历时近5个月,昆山公园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这座百年公园重新对外开放,见证百年历史。
昆山公园位于昆山花园路13号,此处原为一块荒地,中间有一个养鸭塘。
1895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向中国地方当局取得了水塘及其旁边7亩多土地使用权,又购得相邻的3.26亩土地,填平池塘,种树栽花建公园。
1898年,公园建成开放,初名“虹口公园”。1934年,改名“昆山公园”并沿用至今,是虹口极具历史底蕴的公园之一。
2016年昆山公园进行一期改造,2018年再度扩容改建。昆山公园二期扩建范围西至百官街,东至乍浦路,北至昆山路,南至塘沽路。
▲左:改扩建后总平面图右:改扩建前总平面图
为尽可能还原百年前的公园,二期改扩建工程拆除了周边的饭店、浴场以及海南中学的旧教学楼,将公园面积从之前的3024平方米扩大到5339平方米。
一期改造
在2016年的一期改造中,公园景观面貌已有较大改善,极具英式风格。
二期改造
二期改造在不改变一期范围内的布局及原有大乔木植被的基础上,增加了以观花的藤本植物结合花廊、雕塑形成的景观小品。公园地面铺装的透水砖材料和廊架极具英式范儿,且生态环保。
此次扩建工程拆除部分海南中学的旧教学楼等建筑,重点保留了百年古树,并以古树为主体恢复周边绿化。
此棵皂荚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目前,皂荚古树在上海数量稀少,仅存10株,昆山公园的皂荚是其中最为“年长”的一株,伴着昆山公园百年的沧桑巨变。
▲公园内的皂荚古树
二期改扩建工程拆除了围墙、门卫房、大门等外围设施,公园还实现了24小时开放。为确保今后前来游憩的市民游客人身安全,公园内增加了监控设备,配备专职安保人员24小时不定时巡逻,游园安全有保障。
在百年古树和公园正门的英式花镜之间,设置了“最佳拍照取景点”,方便游客拍照。
在公园周边发现更多
昆山公园东侧的景林庐是一幢典型的近代外廊式建筑,略具英国安妮女王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充满了英式范儿。
▲位于乍浦路260号的景林庐建于1923年,其装饰构造之丰富足见它的精致之处。券柱式外廊、形式多样的券窗装饰,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昆山路与乍浦路的交界处为八角形塔楼,金色铁皮屋顶格外显眼。进入建筑内部,古朴的木制楼梯,雕刻精美。2005年,景林庐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公园西侧的昆山花园路沿街为毗连式公寓。1933年2月至5月,丁玲居住在昆山花园路7号三楼,那里亦是中共地下党联络处。
▲丁玲在此居住期间,她创作了短篇小说《奔》、散文《我的创作生活》,并和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九人发表了《为横死之小林遗属募捐启事》。红砖洋房见证了那段非凡的岁月。
昆山公园以大家最期待的模样回归,快快约上家人朋友去逛逛这座百年英式公园吧!
地址:虹口区昆山花园路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