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扎根融合奉贤 参与文化保护

2018-11-20 13:48:33发布49次查看

11月15日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第二届诗词文化节暨第十届经典诗词朗诵会举办开幕晚会(如下图)。晚会由应技大人文学院主办,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在下篇“厚德载物,诗颂中华”中,应技大主持人队朗诵了人文学院院长刘红军创作的《奉贤校区落成颂》,引发在场师生共鸣。
  据了解,《奉贤校区落成颂》是刘红军为纪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奉贤校区落成而撰写的一篇赋体诗,表达了应技大乔迁奉贤的喜悦和扎根服务奉贤的决心。刻有这首诗的巨石被安放在行政楼前,是应技大重要的人文景观。
  自从2010年在奉贤建立校区以来,在院长刘红军的带领下,应技大人文学院师资团队深入挖掘奉贤的文化资源,为奉贤的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建设贡献力量。
  “奉贤”之名,素有由来。相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第九的言偃,晚年回到家乡江南传道讲学,其最后一站即为奉贤古地,深受当地百姓尊崇。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设县时,为纪念这位人民崇奉的贤人,起名为“奉贤”,为“敬奉贤人”之意。为纪念先贤,勉励后人学子,在刘红军院长的提议下,应技大建设了“思贤亭”,亭子坐落在校园河畔,风景雅致,上应学子经常在此举办晨读、朗诵活动。据目前所知,这是奉贤区唯一一处以纪念先贤言偃为主题的高校文化景观。
  应技大人文学院还积极为奉贤的文化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刘红军主持的“华亭古海塘”系列课题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区领导曾亲自到学校附近海塘遗址考察。刘红军撰写的“华亭古海塘升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初步研讨”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曾就此报告做过专业论证。此外,人文学院老师和学生曾多次走访社区开展调研,考察奉贤的古桥和古井现状,为学校周边社区的民俗保护开发、特色村落规划、文化产业建设等提供学术支持和建议。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