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7时40分,“嘉定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小嘉带你来看从现场发回的发射升空视频。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0日7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六号卫星及天平一号a星、b星、嘉定一号和软件定义卫星等4颗微纳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试验六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天平一号a星、b星主要用于地面测控设备精度标校。
而其中国内首颗商业低轨通信卫星——“嘉定一号”是位于嘉定南翔的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科微航天”)构建的国内首个商业化低轨卫星星座——“翔云”星座的首发星,其成功发射标志着“翔云”卫星星座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也标志着低成本、市场化、高可靠的商业航天模式从研发真正走向应用。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嘉定一号”卫星带着哪些任务发射升空?
“嘉定一号”是我国首个商业化低轨卫星星座——“翔云”星座的首发星,随着它的发射升空,“翔云”星座也将加快组网建设,预计下来3年内,欧科微航天还将发射40余颗微小卫星,形成5个轨道面的完整星座。
“翔云”卫星星座主要针对数据传输业务,通过全球覆盖的低轨卫星有效解决海上、空中及偏远区域的通信接入问题。具有高接入量、实时性、低成本等主要特点,同时涵盖全球广域探测技术,在军队国防、全球运输、石油矿井、电力传输、环境监测、地震监测、森林防护、海洋监测、气象监测、铁路公路、航运交通管理、无人值守、野生动物保护等行业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窄带数据通信及探测数据服务。
据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陆介绍:“‘嘉定一号’就像是天空中间的一个基站一样,将构建起一张网络,可以把地面没有信号覆盖的地方,通过各种各样的无线终端,用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接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间来。”
首席执行官马陆博士与“嘉定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合影
“嘉定一号”诞生过程
“嘉定一号”的研发历时近两年,卫星总重45千克,整星功率75瓦,造价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2016年12月,欧科微航天开启了“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强扩展”微纳卫星平台的自主研发。
√2018年10月,航天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及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同意通过评审,准予“嘉定一号”出厂。
√2018年11月,国家国防科工局组织对“嘉定一号”进行了最终出厂评审,获得了予以发射的许可。
√今天(2018年11月20日),“嘉定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
“嘉定一号”由落户嘉定南翔的企业欧科微航天公司研制。该公司2014年由上海市科委和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批复成立,是我国首家商业航天企业。
“嘉定一号”部分研制团队
这颗卫星被命名为“嘉定一号”与嘉定密不可分。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陆表示:公司与嘉定结缘并非偶然。作为有着60年历史的科技卫星城,嘉定区内有着丰富的航天科研资源,并逐步向市场开放。例如曾为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制造电子设备的上海航天电子公司,就为欧科微航天提供了近10项航天模拟实验。此外,军民融合的不断紧密,也为公司迄今为止的100多项发明专利创造了良好环境。
“嘉定一号”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内
“嘉定一号”卫星研制过程中,建立了我国商业微小卫星平台标准化体系,突破了高性能卫星载荷研制、工业级器件在轨可用性筛选、卫星寿命期在轨自主管理、商业化卫星在轨可靠性增长及小型化卫星多频点兼容性设计等诸多难点。体现了商业卫星需求的“低成本、高可靠”设计、通导遥及科学载荷的兼容性设计、标准化可扩展的整星承力架构设计、多种轨道面的平台适应性设计、客户全程参与的卫星测试及在轨监控设计等颠覆性创新成果。
“嘉定一号”卫星开启3年太空之旅
“嘉定一号”卫星设计使用寿命3年,采用欧科微航天推出的q-sat标准系列okw-sat-50卫星平台打造。“嘉定一号”由综合电子分系统、姿控分系统、热控分系统、能源分系统、结构机构分系统、载荷分系统及总体电路等7大分系统组成,研制技术流程涵盖初样及正样阶段的设计、生产、整星桌面联试、总装、电性能测试、环境试验、模飞及老练试验。
“嘉定一号”卫星出厂照片
“嘉定一号”卫星已开始为期3年的太空之旅,漫漫星途中它会经历各种宇宙环境的严酷考验,但它并不会感到孤单,77位见证“嘉定一号”从无到有的欧科微航天工作者,将用他们的签名时刻陪伴着“嘉定一号”翱翔在宇宙中。
77位欧科微航天员工的签名伴随“嘉定一号”卫星一起进入太空,并为“嘉定一号”卫星保驾护航。
超棒!为“嘉定一号”点赞!为嘉定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