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池喜欢做木雕,一开始喜欢做各种塔,松江的方塔、斜塔、李塔、西林塔、安方塔等,以及青浦的泖塔,他做的十多件古塔木雕,都是按比例缩小,看起来十分精美。这两年,他又做了方塔园的照壁、云间第一桥、大仓桥、福连桥、新桥以及灶台、树木、长廊、人物等木雕作品。赵凤池说:“我退休后,没有事情做,一开始就是打麻将,后来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工匠》节目,就想着做做木雕,也算发扬一下工匠精神吧!”
赵凤池生于1953年,原来家住松江长桥附近,曾做过救护车司机、旅行社工作人员、麻纺厂职工。赵凤池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木匠出身,他小时候也接触过木匠活,从小在父亲和祖父的指导下做一些床头柜、小板凳等小件家具,也曾读过一些有关木工的书。
后来,他到新桥镇居住。一开始,他在车库的狭小空间内坚持做木雕,后来新桥镇社区学校的老师发现了他的这一特长,就对他说:“社区学校有宽敞的工作室,可以给你提供一间,你愿意的话,可以到社区学校里做。”赵凤池喜出望外,从此就将工作室搬到了社区学校。
新桥镇社区学校还给赵凤池的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首先在社区学校内有专门的展示空间,平常有什么文化活动,这些木雕作品也经常会拿到活动现场展示。赵凤池的木雕作品“三桥一塔”,获得了2018年“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探索魅力上海,乐享智慧生活”活动一等奖。赵凤池说,大仓桥、福连桥、新桥地理位置在松江地图上形成一个三角,因此他在作品上也是将三座桥摆出“三足鼎立”的布局,但并未隔断水域,使“三水汇聚,珠联成璧”,让整个作品既独立又统一。三水汇聚之处,布置了一座江心亭,三座桥与亭子相呼应。小长廊紧挨河边,凭栏而望可观亭台楼阁、春江水暖、往来扁舟,取名“江仙廊”。
现在,赵凤池正在制作云间第一楼,从定模型、选木材、零部件组装,最后再上色,这件作品大概要花半年时间。而平时做一个塔,需要两个月。赵凤池说:“我从小就接触过木匠活,这些年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也觉得算是做了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