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视频|舞剧《唐卡》来沪演出 讲述唐卡艺人三世情缘
纯净天籁,雪域民风,仿佛回归创世之初;苍茫的天地,寂寥而悠长、纯真而沧桑的歌声,仿佛宿命般,诉说着藏文化里那有关无常、命运、天地和敬虔的故事……作为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参演剧目,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11月19日在上海云峰剧院上演。
舞剧《唐卡》以唐卡为线索穿针引线,将唐卡艺人三生三世编织为有血有肉的动人故事。舞剧讲述了唐卡艺人以生命作画,虔诚并执着的传承弘扬唐卡绘画艺术的故事,颂扬了青藏高原这一方热土上世代百姓的纯真感情。
全剧以“前一世、又一世、这一世”讲述三生故事的独特结构,揭示出深邃的藏文化主题,以男女主人公对唐卡的情,对藏文化的爱为主线贯穿全剧,以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创新的舞台语汇,传递出强烈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舞剧将流逝的时光、隽永的情感等这些抽象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法具象化,把地域性的舞蹈、音乐元素融为一体,营造出庄严华丽、朴实深沉的美感。
唐卡,源于藏语的译音,意为卷轴画。唐卡是热贡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绘制工艺复杂,用料考究,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色泽艳丽,百年不褪。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10至11世纪,多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等为创作题材,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因其风格工笔重彩、色调艳丽、造型优美、构图精致,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唐卡是“热贡艺术”的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大型民族舞剧《唐卡》特邀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邢时苗担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方鸣担任作曲;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何继青先生担任编剧。
主创团队历时两年多,全身心地投入到剧目创作中,多次深入青海省黄南州热贡艺术之乡吾屯村进行实地采风,不仅考察参观唐卡画院,邀请藏学专家和唐卡大师详细介绍藏族民俗风情及唐卡的发展历史、名家典故、绘画工艺和风格特点,还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研究和探索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力求使唐卡这一地方文化走出高原,让民间艺术文化在传播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青海省重点创作剧目,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自剧目立项之日起,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剧本修改和剧目创作进展情况汇报,力图将舞剧《唐卡》打造成青海的一张名片,塑造成代表青海的文化符号。
2017年9月,舞剧《唐卡》在青海大剧院正式首演。2017年12月,作为青海省文化旅游节的压轴之作又进行了第二轮演出。2018年1月赴天津、北京巡演,所到之处,均受到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以民族舞剧《唐卡》中“酥油灯”舞为原型的舞蹈“丝路绽放”,美轮美奂,震撼了春晚舞台。主创团队希望通过此次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的演出,能够进一步加深国内乃至世界对中国以及青海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