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依托高校优质资源,为学校课程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优质服务,昆明学校不断充实“共建共享,携手共育”的党建品牌内涵。2018年11月14日,学校邀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关工委陈忠延教授、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蒋余芸老师来校,与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开展文明共建推进会。
德育主任陈老师首先介绍了学校新一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成员,然后回顾了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携手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邀请同济大学党校副校长范灼华教授解读十九大精神;用同济大学校区,针对七年级学生开展仪式教育;织学生参观同济大学海洋探索馆、物理实验室;请同济大学师生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开设“大手小手互动”等共建共享活动……
郁书记也强调:“校院联手、共同育人”的合作模式历经多年,已初具规模。在逐年完善中形成了三个“金牌”常规项目:一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聘请专家报告团,为师生专题讲座。二是有效利用高校资源、科普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实践。三是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团委组建的“星光志愿者中队”为主的志愿者与学校学生的互动。学校文明共建活动规范化、常态化。
陈忠延教授指出:高校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联手,使“立德树人”的育人意识有了延续性。“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为谁培养?”是目前高校施政工作的指示精神,而思想的种子应从更小处更细处生根发芽。
随后,双方就各自学校的实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关工委将组织力量,着手编写《土木工程简史》课程,给中学生介绍土木工程的有关科普知识,12月份开展第一讲“土木工程概论”,以讲座的形式将高校特色课程融合进学校课程建设中,作为一种尝试。根据高校师资和我校学生实际,将进一步研究“3d打印”、“无人机”社团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工作。作为土木工程学校的实践基地校,我校欢迎大学生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并获得各种能力的锻炼。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会议,恳切而高效,大家都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创建一个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学校特色项目。以学校实际为根本,以高校资源为助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昆明学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昆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