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特色文化项目展播——融情虹桥
说起虹桥,您最先想起的是什么?是点缀在乡村小路的花园洋房?是各国政要往来的国宾大道?还是那最具国际范儿的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地?从1901年越界筑路,到1949年的华丽转身,从1979年的改革出发,到2018年的改革开放40周年的再出发。虹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您属意怎样的虹桥,今天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到这个融汇古今、融聚中外的国际社区走一走,感受一下虹桥社区的精致优雅的“融情”文化。
上海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于2016年在上海古北市民中心成立,现任负责人是职业昆曲艺术推广人赵津羽老师,赵老师与虹桥社区的缘分要追溯到2007年,从最早的居委会活动室到现在设立在古北市民中心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因为昆曲,赵老师与社区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因为赵老师,虹桥的居民区与昆曲有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小到三岁的娃娃,远道而来的外国学生,都可以在虹桥体验昆曲艺术,迄今为止,她已经举办了近百场讲座,近万人听过她的课。
虹桥社区有108支群众文化团队,仅舞蹈队就有20多支,虹桥的舞蹈队传承了海派文化的融合、创新的特点,芭蕾、弗朗门戈、洽洽、肚皮舞在这里百花齐放。这其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每周日都会聚在一起,上海芭蕾舞团的专业老师,为他们辅导芭蕾形体,展示芭蕾舞肢体艺术的魅力,他们就是虹桥社区的“上海芭蕾之友俱乐部”团队。俱乐部在专业院团与观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更多喜欢芭蕾的人能走到一起。除了每周的固定活动,每年,俱乐部还会组织居民走进舞蹈中心,观摩排练、演出和参与大师公开课,让“高雅艺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
熟悉虹桥的人一定知道,虹桥区域内入驻着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城建档案馆、上海油画雕塑院、宋庆龄纪念馆等众多文化单位。为了让更多老白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多文化资源,虹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过共建共享,深挖文化单位资源,推出了“初心讲堂”、“电影党课”、“故事党课”“诗词党课”等一系活动。
虹桥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有着“小小联合国”的美誉,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带领下,虹桥着力打造“融之情”国际文化品牌,依托“华夏云”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项目,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嘉年华、“指尖上的国粹”民乐导赏等主题活动。根据外籍人士的特点,结合春节、元宵、端午、中秋、感恩节、圣诞节等中外传统节日,先后举办了“融情四季”、“临水听琴”中秋雅集等多场文化活动。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各国优秀文化兼容并蓄的“融之情”。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生活在虹桥很幸福呢?那就快到虹桥国际精品社区来吧!让我们在虹桥这个多元融合、兼容并蓄的国际大家园中,品味虹桥的精品精致、大气优雅、时尚活力,感受“融之情”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