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中看到黄浦区旧改地块房屋状况后,上海政协委员这样说
2018-11-19 0:00:00发布84次查看
“虽然知道这里条件差,却很少有这样近距离的感受。”站在豫园地区福佑地块的狭小弄堂中,多名政协委员发出这样的感叹。抬头望去,弄堂蜿蜒狭窄,砖木结构的房屋已十分破旧,架空线密布;居民家中,房间逼仄,阴暗潮湿。
这里是黄浦区余留体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旧改地块,二级以下旧里房屋占比超过95%,同时也是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一部分。11月15日下午,在上海市政协举行的委员年末视察中,政协委员们察看了这一地块,了解黄浦区以及上海全市的旧改推进情况。
记者从上海市政协了解到,今年,市政协年末委员视察将聚焦旧区和旧住房改造专题,分赴黄浦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和杨浦区,对旧改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开展视察,旧改专题还将被列入今后每年开展的委员视察活动。
政协委员建言老城厢保护与改造
当天,政协委员们来到黄浦区,实地视察了复兴东路404弄房屋修缮内部整体改造和豫园地区的福佑地块。
复兴东路404弄地处黄浦区小东门街道,是上海典型老城厢,该处房屋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不成套公有住房。去年,这里启动了整体改造工程,以完善房屋居住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计划年底前全部竣工。经过改造,房屋将恢复原有三层坡屋面住宅原貌。同时,原合用厨房、无卫生设施状况将改建为紧凑型厨卫独用,改善居住功能并尽可能独用成套,使该项目范围内居民告别倒马桶的历史。
福佑地块总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其中二级以下旧里房屋占比超过95%,是黄浦区余量最大、旧里密度最高的旧改地块。福佑地块已于10月20日启动房屋征收第二轮征询,采取市区联合土地储备方式实施“征而不拆”,完整保留质量较好、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适当拆除部分质量较差的房屋,延续高密度的传统空间肌理,保留历史建筑加上重塑原有风貌建筑的总量占规划总建筑面积的70%至80%。
“老城厢旧改问题很突出,但老城厢也是上海城市之根、海派文化源头,其文化价值的保护、挖掘尤为重要。”卢永毅委员说,老城厢每一步的旧改进程和保护更新决策,都应从全市高度和长远发展来看。同时,老城厢的保护更新面临着一种新的模式转换,“我们认为是从大规模到小地块,用绣花精神来保护细微之处,这种转变可能会成为更好的城市更新模式。”
“保留的东西会随之保护,我们还要搞清楚有些地方拆了之后怎么办。”蔡永洁委员则指出,随着“留改拆”的不断深入,“拆”了之后要怎么办,如何在拆除后继续传承老城厢的风貌,是接下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杨德钧委员认为,对老城厢的“留改拆”,应坚持规划先行。“改造应是长期行为,挖掘、传承老城厢文化,有的要保留形态,有的则是保留基因,这是它能够留存百年的重要抓手。”他说。
黄浦区计划“十四五”期末基本解决居民拎马桶问题
如何加大对老城厢的历史风貌保护和旧区改造?
据黄浦区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总体目标设定,黄浦区计划到“十四五”期末,通过旧改征收、综合改造等多种途径,力争基本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以及基本解决居民拎马桶问题。
黄浦区域内,“二元结构”特征鲜明。一方面,高楼大厦云集、商业商务繁荣,同时是上海风貌保护的重点区域;另一方面成片旧里比较集中,是上海旧房最密集、旧改任务最重的城区之一。“黄浦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90%与改善居住条件有关,旧改呼声非常强烈。”上述负责人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黄浦区仍有旧式里弄房屋220万平方米,二级旧里以下房屋92万平方米,无卫生设施家庭7.25万户,老旧房屋实际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同时,黄浦保留保护资源丰富,主要涉及外滩、人民广场、老城厢、衡复四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全区历史风貌保护街坊总占地面积超过陆域面积的41%,且很多保护建筑分散位于旧区改造区域内。
下一步,黄浦区将进一步加大旧区改造力度,并有序推进重点区域城市设计,针对重点区域开展城市更新实施方案编制。其中,中部聚焦老城厢片区,突出保护性更新理念,开展老城厢北部地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北部聚焦北京东路片区,通过渐进式更新,推进北京东路地区城市设计。
在推动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方面,黄浦区强化成片征收管理,坚持阳光透明公开;推进留改标准研究,坚持科学系统规范。在推进聚奎新村、复兴东路404弄、承兴里等留改项目的同时,全面梳理、归纳一系列包括实施路径、改造标准、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超500人次的常委、委员和专家参与调研
事实上,上海市政协对于老城厢的调研,已持续了近4个月。
据上海市政协介绍,“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对策研究”专题,是市委交给市政协的重大调研课题。市政协汇聚各方力量组建课题组,并由市政协主席董云虎担任课题组组长,副主席赵雯担任副组长。该课题于7月17日正式启动,近4个月以来,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调研工作。
老城厢是上海中心城内整体性最好、规模最大的上海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但同时,老城厢也是旧式里弄集中分布的区域。老城厢绝不仅仅是黄浦区的老城厢,而是上海的老城厢,破解老城厢的难题,需要集聚各方面智慧与力量。为此,重大课题组汇聚全市各方面专家学者,组成专业门类齐全、精干务实得力的课题组开展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深入调研,广泛、多层、跨领域听取各方意见。
据统计,近4个月的调研中,共开展专题协商会、专题座谈会、课题调研会、专题走访、专题视察等46场次,超过500人次的常委、委员和专家参与调研;召开12个相关市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等单位座谈会,实地走访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区政府、企业等单位15次。
在15日的市政协委员年末视察活动中,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强调,市政协高度关注旧区改造工作,通过专题协商、课题调研、专题视察等履职形式为推动旧区改造献计出力。
目前,市政协开展的“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对策研究”重大课题调研已进入收尾阶段,要对照市委部署要求,系统梳理前期调研成果,加强研究论证,拿出高质量调研报告。
黄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