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浦东新区提升政务云体系功能

2018-11-16 10:05:23发布60次查看

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供图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3月30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市政务公开与“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明确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牵头推进智慧政府建设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决定组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加快构建有利于实现“一网通办”、建设智慧政府的基础支撑,理顺体制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制度保障。
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开启智慧浦东、信用浦东建设的战略思考。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翁祖亮系统谋划,对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全面部署: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牵头研究政府数据资源化利用,由区委副书记冯伟牵头研究政务云体系功能提升,并由冯伟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姬兆亮牵头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六个双”综合监管、“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等全局性框架性的重大改革。
按照翁祖亮的指示要求,课题组对进一步提升浦东新区政务云体系功能进行专项研究。冯伟、姬兆亮高度重视、亲自带队,科经委和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积极参与,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在区内走访相关委办局和街镇,在市里多次调研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交易中心,在国内带队调研杭州、贵州、深圳等地,并与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多轮深度研讨。课题组数易其稿,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并通过应用转化,相关成果融入《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现状和问题分析
2016年开始,浦东新区率先在上海市各区中实施政务云工程,以集约化理念开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全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在政务数据资源的归集、治理和共享上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党建服务等领域也取得了一批优质的应用成果。但同时,随着新时代智慧浦东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新区政务云建设的理念、做法和推进力度明显滞后,信息化工作能级越来越不相适应,突出问题有五个:一是顶层设计不够,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架构、基础库建设、重要应用等缺乏统筹管理和规划指导;二是政务数据质量较差,数据归集共享的覆盖面较窄,缺乏标准化治理,质量评价体系缺失;三是应用导向不强,数据归集与业务协同不够,数据供需对接机制不畅,缺乏需求驱动和应用检验;四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薄弱,法治保障和标准规范欠缺,数据安全缺少统一技术和制度体系的规范;五是信息化综合保障不足,信息化技术人才和专职人员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国内外经验借鉴
从国际上看,各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美国稳步实施“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快速部署大数据核心技术研究;第二步调整政策框架与法律规章;第三步强化数据驱动的体系和能力建设。欧盟在2014年发布的《数据驱动经济战略》中,大力推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构建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价值链和生态体系。今年5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条例“gdpr”生效实施。此外,课题组还重点研究了新加坡的“智慧国家”建设相关做法,以及韩国首尔的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和数据管理经验。
从国内看,课题组研究了杭州、深圳、贵阳等地的经验和做法。总体来看,政府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国内外都有加速集中、强化统筹的趋势。尤其是国内,近年来政府数据资源管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数据管理权和使用权加快统筹,各地纷纷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归集和治理。贵州省“借势”大数据“精准扶贫”重点项目,汇聚各条线数据资源。浙江省与阿里深度合作,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花大力气打破政府部门间的行政藩篱。江苏省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原则,建立“不见面审批体系”。广东省通过三家移动运营商和腾讯、华为合资成立“数字广东”公司,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在管理体制、建设模式、运行机制方面不断创新,“粤省事”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深受群众好评。上海全市也是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总抓手,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全市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公共数据资源归集和政府服务提质增效。
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总体思路
浦东新区政务云体系功能提升,要按照翁祖亮提出的“无条件归集、有标准管理、多层次评估、无障碍共享、全方位使用、全覆盖安保”总体要求,注重顶层设计、标准管理、应用导向,强化全区信息化资源统筹,全面提升政务云功能。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硬件集约化,实现统一硬件建设支撑。进一步提升新区政务云硬件支撑能力,满足未来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算力需求。二是必须坚持数据资源化,实现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治理和共享。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治理,畅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据采集和共享渠道。三是必须坚持应用智能化,实现数据资源的全方位高效应用。聚焦重点领域,以应用促共享,以共享促协同,形成以“数联+智联”为核心特征的新区信息化应用新格局。
(二)顶层设计
浦东新区政务云体系,应该在兼容原有“1533体系”的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基础设施、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标准制度、信息安全等支撑保障能级,规划形成“1+5+x”的基本框架。具体来说:
“1”是高起点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全区统一的大数据综合枢纽,用数据连接融通城市发展神经,让数据帮助城市来思考和决策,加强“大脑”数据的可视化和全景式展示。
“5”是做强“城市管理、党建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市场监管(‘六个双’)”5个神经枢纽。城市管理方面,打造互联互通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支撑体系,强化应急指挥协同,推进完善网上行政执法业务协同,实现“信息数据共享、运行状态可控、管理方式智能、应急指挥一体、辅助决策科学”。党建服务方面,通过“两进入两做实两联动”,深入推进“党建服务”大数据建设,围绕体系、功能、机制、载体和队伍五大要素,努力将浦东党建服务中心打造成开放、集约、共享、枢纽平台,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融入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企业服务方面,围绕“五个一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分析企业服务“痛点”“难点”“堵点”,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社区服务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更多资源向“四站一室”下沉,强化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为基层社工“赋能”和“减负”。市场监管(“六个双”)方面,按照区委“标准是基础,联动是关键,智能是手段,科学监管是目的”的指导思想,强化“六个双”数据归集、治理和智能化分析应用,实现四类监管有规则执行、无间断跟踪、有展示评价。
“x”是开发一批有集中度显示度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倡导“管理出题、应用驱动、数据解题”的政府治理新思维,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政府基本职能,强化跨部门需求引导和挖掘,重点打造一批高含金量的智能化应用项目。
(三)关键基础工作
以政务云为核心依托,加强数据“无条件归集”。强化对政府数据的集中归集和统一管理,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种结构形态的政府数据。强化归集过程中的资源化处理,通过数据治理,形成格式统一、标准一致的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使数据真正成为数据资源。
进一步完善数据治理模式,确保数据“有标准管理”。强化“项目建设、标准先行”,建立健全新区数据资源标准规范体系。配合城运中心等“四大中心”建设,优先制定一批数据标准。制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数据的质量、共享、应用、运营、监控等全生命周期进行标准化管理。
围绕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数据“多层次评估”。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估机制与数据资源评估系统,从数据、过程、成效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的数据审计与质量管理。以审计促进成效提升,以评估推动质量优化,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源评估系统,实现人工与自动化相结合的评估审计与管理。
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进资源“无障碍共享”。建立健全区级大数据平台,打通所有信息化系统和业务专网的数据链路,彻底打破“信息孤岛”。清除数据共享开放各种障碍,做好政府共享数据的安保工作,规范对社会开放数据的技术脱敏工作,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开放的容错机制。
以智能协同为导向,全面形成数据“全方位使用”新格局。以应用为导向,全面归集政府信息资源、积极利用社会第三方资源,实现数据融合汇聚、集中共享、互联互通,夯实大数据应用的“生产资料”基础。围绕区委“四高战略”,推进重点领域的应用深化,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推动政务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全方位使用。
加强预防和管理,实现“全覆盖安保”。强化制度建设和技术保障,切实把住信息的安全关,保护好个人隐私,提高新区政务云的整体安全水平。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安全、安全服务三大方面,通过视频监控、数据监测、风险预警、舆情管控、事件追溯、日志记录等手段实现全覆盖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
以“工作方案”推动落实课题成果
课题从顶层设计、重点应用、关键环节、综合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7月初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组建伊始,就全力参与课题调研和交流研讨,并通过应用转化研究,对课题报告的精华进行深入分析和吸收借鉴,形成《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方案共分为六个部分50条任务:
第一,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明确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并确立三个阶段性目标:到建国70周年,初步实现集约化、资源化、智能化,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建成一批大数据智能应用场景,为智慧浦东、信用浦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到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数据智能应用覆盖政府履职重点领域,实现智慧浦东和信用浦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到建党100周年,基本建成智慧浦东和信用浦东,大数据智能应用基本全面覆盖政府履职需要。
第二,核心是顶层设计,夯实智慧浦东的“四梁八柱”。围绕“1+5+x”政务云体系,从大数据中心统筹推进的角度,需要找准着力点和抓手,提出“一大战略、两大中心、三份清单、n个资源库”。“一大战略”是适应时代变革,强化“cba”(cloud云计算,bigdata大数据,ai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智慧浦东发展战略。“两大中心”是高起点建设浦东大数据资源中心,高标准打造浦东大数据智能应用体验中心。“三份清单”是强化数据需求清单、开放清单、项目清单的统筹管理。“n个资源库”是强化“一张底图”“一数一源”,稳步推进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电子证照、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信用信息等若干个基础及主题数据库建设。
第三,基础是标准化管理,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数据资源化。将“无条件归集、有标准管理、多层次评估、无障碍共享、全方位使用、全覆盖安保”的总体要求转化为一系列具体任务举措。
第四,关键是智能化应用,全力打响浦东品牌应用项目。全市大力推进的项目,以及区委、区政府领导强调的应用,都是大数据中心全力保障、做优做强的重点项目。方案筛选出“一网通办”“六个双”“家门口”服务体系等9个全局性的重点应用进行优先保障。在支持这些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借势”加速数据资源归集和智能算法提炼,统筹建设重量级的“数据大脑”和“神经枢纽”,使之成为智慧浦东建设的优质资产和核心竞争力。
第五,保障是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和职能分工。从职能分工、机构设置、财力保障、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综合保障。
第六,抓手是项目化推进,以“四化闭环”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在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力构筑大数据中心的资源统筹和人才技术优势,进一步明确各项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节点,强化项目化运作和督查考核,推进课题成果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