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普陀区:党建为针绣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2018-11-15 14:15:00发布65次查看

一大早,戚老伯和爱人就来到了位于真光路上的普陀区同心家园长征·新城片区党群服务中心。他们先是在一楼的全科医生诊室和签约的家庭医生胡医生打了个招呼,用医保卡配了点常用药。然后进入位于二楼的体锻室,与邻居老王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乒乓球赛。在阳光露台上稍作休息后,已临近中午,戚老伯二人又转到社区食堂享用了一份四菜一汤美味又实惠的饭菜。而此时,服务中心的多功能厅内,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好《厉害了,我的国》的影片席位,只等已经预约过的二老前来观影。4点左右,影片落幕,戚老伯携着爱人走出了中心,回家准备晚餐。“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天天都来。”戚老伯临走前为片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自新城片区党建服务中心正式运营以来,像戚老伯夫妇这样每天到此“打卡”的社区居民不在少数。“一站式”的空间布局、“精细化”的管理理念、“综合、近邻、多元”的服务内容,在党建这根“绣花针”的牵引之下,穿起了辖区内4.4万居民与周边企业的需求之“线”,呼应了总书记对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工作嘱托,更“绣”出了普陀老百姓“家门口”的锦绣生活。
绣出“本”色,党建引领打造红色之家
党建引领“三公两治”,是贯穿普陀区党建服务阵地建设的一条主线。通过环境的巧妙融合、资源的全面整合、力量的有效聚合,使党员、群众进入中心就能感到党员在身边,服务在眼前。
强化主题,嵌入党建元素。一踏入片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党建引领,同心家园”的八个大字便赫然映入眼帘。整个片区中心以红白二色穿插为主色调,不仅巧妙地把党建元素融入到党徽灯、展示板、标识标牌、宣传册等静态设施中,还通过大屏幕滚动播放宣传片、党员志愿者“亮身份”等方式,使党的形象与声音由静转动,从细微处营造了随处可见的红色氛围。中心负责人介绍说:片区在建设之初便强调“以党建为内核”的理念,设计了许多能体现党建引领下社区自治共治理念的亮点,旨在让中心成为党组织的宣传阵地。
强化联动,聚合党建力量。为了更多地凝聚社区自治共治的合力,中心结合实际,创新采用“3 4 X”的管理模式,即:3家政府职能部门(党群服务、网格管理和社区服务)负责运行监管和资源协调整合;4家专业机构(第三方运营、医疗卫生站点、爱照护、社区食堂)负责中心日常运行与活动策划开展以及长者照护、医疗卫生站、社区食堂的运行;“X”家区内居民区及驻区单位通过组织志愿服务、提供各类资源的方式参与中心运营。在这一模式下,党组织得以充分调动各类资源、技术优势和人力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多方联动,责任共担。
强化示范,推动志愿公益。党建服务中心,关键还是要基层党员来参与,让党员来做“主人翁”。为此,中心设置了邻聚会客厅、党员公益岗、书记工作室、社区党校、代表委员联合接待室、群团沙龙等功能区域,使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党内议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了实体阵地。此外,党务功能区设置成全透明式外观,与便民服务区在环境上的交织穿插,进一步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为党组织赢得老百姓的认同感提供了更佳的展示平台。
绣到“点”上,精准施策打造温馨之家
作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新城片区党建服务中心在功能设计上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以“精心、精准、精细”的标准,着力将老百姓家门口的“小空间”建设成美丽的“大家园”。
摸清痛点,“小调研”里找到“大需求”。为了精准设置中心服务项目,摸清服务对象需求“痛点”,补足民生服务“短板”,中心在项目启动之初就组织专门力量多次深入一线到片区内的居民区、楼宇、企业等开展专题调研,充分了解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确保了中心功能设置精准科学、实用高效。通过调研摸底,党组织发现社区居民普遍对“医疗、助餐、托养”有着迫切的需要。为此,中心开辟党群服务、医疗服务、助餐助浴、长者照护、老人日托、社区托小、便民维修、法律维权、文体休闲、健身康复等10余项服务内容,通过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回应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
突出重点,“小空间”里安放“大功能”。中心整体建筑面积为182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服务最大化,中心在设计之初可谓动足了脑筋。一楼及一楼半承接了综合办事、网格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党建活动室、便民服务等党群服务的职能。二楼则划分了社区党校、片区议事厅、社区食堂、健身康复区域、六大顾问(健康、文化、法律、安全、规划、物业)工作室等11个功能区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此之外,中心还取消了办公区,扩大服务空间,尽可能通过多样化的功能设置来实现服务对象的全覆盖,用“小空间”满足了“大服务”。
破解难点,“小细节”里提供“大便利”。除了重点的主题功能项目,中心还非常注重利用墙角等“碎片”空间收纳并蓄便利居民的小项目。例如:书房、理发、缝纫、撬边、干洗、家电维修、磨刀、修伞、照片快印、必备物品自助出借等等……精细化的服务项目,平民的价格,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体验“一站式”服务的高效和便利。无处不在的舒适座位,转角的自助咖啡机、食品机,让整个中心真正成为了有“温度”的自家“客堂间”,也让“小功能”体现了“大民生”。
绣在“深”处,智联融合打造现代之家
新城片区党建服务中心主动对接“互联网 ”,将智能化融入中心日常服务管理,开发信息公开、网格管理、公益服务三大智联体系,通过大数据与党群服务的技术融合,提升中心能级。
推进智联公开。依托智能市民卡、片区中心电子设备、“智慧长征”APP、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区域介绍二维码等载体,打造线上线下集成的片区信息公开体系。从中心一楼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办事党员和群众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片区分布、各居委会联系方式、双拥优抚人员、民情月报、在册党员数、60岁以上老人、失业残疾人员等各类动态更新信息,涉及内容丰富又接地气。
强化智联管理。把网格管理中心的分站设置到中心内,建立“一组数据传输、一个工作专群、一支巡查队伍、一套工作流程”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将实时数据和日常街面巡查结合起来,通过工作专群实现双向信息实时传送,保证了网格片区内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置。现在,在新城片区,发现可疑人员可以1秒报警,家长“刷脸”才能接到孩子……一系列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使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居民和企业职工真正做到了安安心心上班(学),平平安安回家。
深化智联服务。基于“智慧长征”系统,开发“智能市民卡”,居民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和一张市民卡,就可以随时查询中心资讯,在线预约为老为小、文体休闲、社区教育、便民服务、生活缴费等各类“零距离”便民服务,深受居民的青睐。截至目前,中心已吸引1.8万余人次前来活动和接受服务,平均每日接待居民超500人次,1800余名居民办理了就餐市民卡。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