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项背景
江浦路街道宝钢又一村居民区建于1998年,小区退休居民比例较高,其中大多为宝钢集团退休职工或家属,对居住环境、精神文化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居民文化程度高、才艺丰富,又一村居民区以艺动“家”年华项目为抓手,着力加大社区各类睦邻文化团队孵化力度,为居民搭建才艺展示、生活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热情,丰富社区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居民愿意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治管理中来。
二、具体措施
1.加大团队孵化
构建“8+2+2”的文化团队孵化计划,对原有8个文化团队,补充招募学员,扩大团队的社区影响力;针对又一村居民区内有很多摄影爱好者和编织能手的情况,采用公开招募的方式,新组建摄影班及编织班2个文化团队;联合社区老年大学的书画班、摄影班2个文化团队开展活动,在又一村居民区营造浓郁的文艺氛围。
2.搭建展示平台
居民区根据各个传统节日的时间节点搭建平台,让各团队通过自治管理展现自我才艺。如:在传统节日,社区团队各展所长,突出团队亮点,用歌曲演唱、舞蹈表演、传统戏曲等为小区居民奉上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七一”党的生日,举办“火红的七月又一村首届居民文化艺术周”书画、摄影、征文展,共计有500多人次参观展出;在寒暑假,带领又一村的小朋友们学书法、做手工、写春联等,让孩子们充分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3.引领团队发展
居民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老年活动室、“宝乐汇”议事厅、宝钢活动室等),合理安排时间,协调活动场地,固化活动时间,引导社区骨干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治管理,创新活动内容,发挥自治能力,体现自治成效。
三、实际成效
1.促进邻里和谐
通过团队建设,营造邻里交往空间,集聚有共同爱好的居民,形成富有辖区特色的和谐氛围,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辖区有共同爱好的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在日常生活中,团队成员碰到事情相互倾诉,一起商量解决难题,邻里关系从以往的“相对淡漠,各自为阵”转变为现在的“守望相助,其乐融融”,极大提高了居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2.增强自治管理
以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抓手,加强骨干培育和团队激励。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将团队服务的触角从文艺交流向小区的楼组建设、楼道治理、家庭服务延伸,将小区中各类团队拧成一股绳,让各个团队在为小区居民的服务中找到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带动楼组居民相互熟识,共同参与楼组自治,把志愿服务逐步从社区参与转向社区治理。
3.提升居民主动性
发挥团队在“睦邻家园”建设中的价值引领、示范表率作用,让居民作为社区体验者的同时,引导他们成为社区建设者,让“邻里守望”从空洞的纸上意义逐渐转化为社区的群体意识,构建新型睦邻关系,使睦邻文化在互动中共建、联动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