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从章鱼身上获得灵感,发明了拟态计算机,现在他又将拟态带入大数据平台
2018-11-15 12:26:09发布69次查看
信息时代,层出不穷的漏洞、后门困扰着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以来我们都通过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形式,用“防”的姿态来抵御它们。有没有想过,通过改变自身结构去防御?
记者今天从工信部组织的“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峰论坛暨2018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发布会”上了解到,上海红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红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等单位牵头研制的通用拟态大数据平台,成功入选工信部确定的年度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将为我国在大数据分析挖掘领域实现高效能和高安全提供原创性技术路径。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的现象。2008年,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联合支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邬江兴针对高性能计算领域实用效能不足10%的问题,带领团队经过六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基于拟态计算的主动认知可重构体系结构,并研制出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原理样机。2013年,该成果成功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在此基础上,拟态计算相关理论又经过五年持续发展,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支持下,核心技术团队将其应用于大数据领域,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大数据试验场”联盟,在上海建设“大数据试验场”,为此次获得国家示范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成果也在浙江嘉兴市审计系统全面上线应用。
与国内外多数的大数据产品不同,拟态大数据平台打破立足于通用计算资源与开源架构的堆叠技术路线,一改数据安全和业务安全问题防范采取的“外挂式”被动防御策略,引入网信领域拟态计算和拟态防御理论,从根本上突破体系架构单一性束缚,主动重构不同环境下的资源调度,提高数据处理与存储效率。“相当于在‘有毒带菌’的网络空间生态中,以一体化鲁棒构造产生的内生安全机制,增强平台‘自身免疫力’,完成系统整体的升级换代。”邬江兴说。
随着各行各业积累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系统能耗、数据安全等问题挑战也随之凸显,网络“带菌”环境的复杂性也逐步提升。堵不如疏,拟态大数据平台就能面向复杂的大数据处理场景、通过软硬件深度耦合、节能高效和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标准化装备,为我国大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个性化和一体化需求提供简洁高效的解决方案。(沈湫莎)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