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裁以建设松江工业为己任
2018-11-15 9:14:58发布42次查看
从机械设计工科男,到松江第一代产业项目招商人,上海企福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建军常常为自己的这段成长经历感到自豪。既是企业家,又是区政协委员,张建军在为自己的事业开辟新天地的同时,不断为松江工业发展探索新道路。
“我是松江第一代招商员”
1993年至2000年底,张建军在松江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从事招商引资工作。那时的松江工业区还是一片农田,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无疑是“平地起高楼”。为了把工作做到最好,张建军和同事每周有四五天要去市区“扫楼”,向楼里的外资银行、外资驻沪企业总部等派发名片,介绍松江的情况和政策。“那时候经常被保安赶出来,后来我们连电梯都不敢坐,一进大楼就走消防楼梯,顺着楼梯一层层地走上去,上海那些30多层的楼我们都一层层‘扫’。凭着我们坚韧不拔的信心和毅力,终于敲开了一家家公司的大门,让松江展示在全世界面前,逐渐开辟出了松江工业区招商引资第一条路。”张建军和同事辛辛苦苦“跑腿”,勤勤恳恳“磨”嘴皮子,渐渐“啃”下了一些“硬骨头”。“第一拨是日资企业,随后是百事食品、道康宁等欧美企业,再后来是以达丰电脑为代表的台资企业,纷纷选择到松江‘安家’。”其中,张建军参与洽谈的就有近100个项目,他还成功主谈了日东电工、松下电工等项目。
经过三拨外资招商浪潮之后,以温州报喜鸟为代表的大批内资企业也被松江吸引,松江由此形成新的招商引资高潮,松江工业区也成为当时上海郊区最大、最重要的外向型制造业基地,工业总产值一度超过浦东新区。见证了松江工业发展史的张建军也先后获得了“松江区十佳外资招商员”“松江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后来,为了配合松江出口加工区的招商工作,张建军与另一名原松江工业区管委会同事一起创办了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即上海企福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公司推出的第一项业务就是为企业代办各类建筑审批和房产证照,大大提高了这些企业
的投资效率,优化了松江的投资环境。
“我为松江工业献计策”
从2012年至今,张建军连任区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委员,结合在松江产业项目招商领域奋斗20余年的经历,他密切关注松江产业项目招商及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累计撰写相关提案文章近10篇,积极建言献策,其中有两篇提案被评为“年度优秀提案”。
2014年,松江区为了防止工业土地和厂房二次招商和置换过程中的无序转让,出台了关于工业土地二次招商、股权转让、产权交易的若干政策。张建军发现,在这些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企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瓶颈,特别是操作流程、政策把握、“时间效率等方面都与当时松江需要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型产业项目、提升松江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招商吸引力有较大的冲突”。因此,他撰写了政协提案《简化工业土地厂房二次招商审批流程防止产业空心化》,提出了若干建议。他认为,松江针对工业土地和厂房大量闲置的状况,也应提出“去库存”的指导思想。具体来说,就“是要简化新项目和新资本进入的审批流程,缩短新项目、新资本的嫁接时间,加快闲置土地和厂房腾笼换鸟的步伐,让松江的工业土地和厂房资源始终处于高效流转、高效利用、高效产出的状态。”
为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与政府沟通联络,张建军累计走访了上百家中小企业。在走访中他强烈地感受到,中小企业在大数据应用中遇到了“三个不够”:政府有关部门对整合资源、扶持中小企业应用大数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政府对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投入还不够;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应用大数据的力度还不够。因此,他在政协提案《促进中小企业大数据应用,加速松江g60科创走廊建设》中提出建议:“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招商引进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知名度、有专业度、有实操能力的大数据企业,帮助其在松江建立‘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展示中心’,从而让我区的中小企业能够就近实地感受大数据应用、智能化制造带来的好处,促使其有兴趣、有意愿、有动力在企业内部实施大数据应用战略,实现企业的创新、转型、升级。”
“政协委员的身份,让我不能只是停留在发展自己的事业上,还要义不容辞地为松江工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连任两届区政协委员,张建军句句离不开松江工业建设,“建设松江工业是我的终身事业,我很荣幸经历了松江最初的产业经济的起步、工业开发区的建设、招商引资的发展这一完整过程,这份经历也是我政协履职路上的宝贵财富,我希望自己的建言献策能够让松江的工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