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在杨浦高级中学大礼堂,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兴文给杨浦高级中学的全体高一学生做了一次引人入胜的讲座——《化学创造美好生活》。讲座以科学素养与文化哲理为着眼点,立足同学们的终身发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化学对人类、对生活的重要性,讲座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教育意义。
孙教授从我们身边的现象入手,告诉了同学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技术发展永远是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而服务,而化学尤其是这样。孙教授通过批判社会中一些曲解化学、误解化学的现象,教育大家要用辩证的眼光去正视化学。
孙教授通过向同学们展示古人建造寺庙高塔、先人在陶瓷上作画的资料,表明有用之物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是生活的基础,正如孙教授举出的“金钱与食物”的例子一样,物质生活是人生存的有用之物;但另一方面,人生存就一定会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正是这样的愿望会导致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也就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孙教授类推古人制陶工艺的演变,为大家展现了人的思考与探究在科学进步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从而启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处思考,时时总结,“处处做一个有心人”。
讲座中,孙教授通过古今科技差异与人生活的幸福程度比较,向大家阐述了人们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化学的道理。化学的进步与人们的幸福水平息息相关。一方面,我们希望科技能够进步,因为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进步,因为我们的生存已经与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密不可分。我们要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科学事实带来的变化无比敏感,要层层剖析现象,不断深入分离优、缺点,不断总结,以期达到最为完美的效果。
孙教授还特别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孙教授举了屠呦呦与葛洪的例子,进而引出逻辑关系与现象关系之间的不同与差距。通过批判社会中许许多多只看到现象关系而不注重逻辑关系的现象,对同学们提出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要求。要层层剖析,力求看到现象本质;要冷静思考,努力找到事实证据;要辩证看待,全面观察问题本身;要深入研究,思考实验追求完美;要勇于质疑,大胆寻求正确结论。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在回味着孙教授大容量讲座的精彩内容。每个同学都深深地明白,现在的课堂和未来的教育,数理化的理科思维将和文学艺术紧密相连,科技小发明不仅仅是一部分同学的专利,科学素养将和每一位同学的学校学习和未来发展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