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四平路街道在党建引领下 业委会自治获成效
2018-11-14 9:39:11发布42次查看
据杨浦区消息:近年来,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破解小区综合治理难题,推进“睦邻家园,精品四平”建设中,四平路街道坚持以党的建设贯穿、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了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三驾马车”自治的整体能力,使业委会组织在居民自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面跟小n来了解下这些业委会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伊顿公寓业委会
伊顿公寓只有一幢大楼,共64户,1500余人,另有一栋商务楼,因小区小,一直找不到物业管理,是纯自治小区。2013年成立临时业委会,由小区5名老党员及工程师等组成,负责协商统筹小区自治的各项事务。
2017年正式成立业委会,并建立党小组。在党总支引领下,党员带头,业委会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小区自治。近两年来,小区通过自治新建了“儿童乐园”,小区绿化、公共楼道、垃圾分类等自治项目也得到“激活”,做得非常有特色。尤其是在垃圾分类中,伊顿公寓作为第一批垃圾分类小区,业委会非常重视,建立了分类步骤,挨家挨户宣传发动,从源头到投放层层严格把关,热衷于小区公益的70多岁阿姨们纷纷加入到垃圾投放监督员队伍,手把手指导居民分类投放,时间长了,居民们都掌握了要点,90%以上分类正确。目前,在伊顿小区的居民眼中,将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似的自然反应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非常出彩,成为街道垃圾分类典型示范小区,居住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美。
赤峰路89弄业委会
赤峰路89弄是一栋独立大楼,2014年前由于历史原因,业委会一直无法组建,物业管理常常是采取垫资管理,造成电梯维修一直无法落实,更有地下车库积水、楼道乱堆物、小区建筑装潢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现象,使居民苦不堪言,时常投诉、信访。
2014年10月正式成立业委会,并建立了党小组,由业委会副主任李富华同志兼任小组长。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业委会+业主+物业”居民自治模式,针对小区问题,为满足居民群众需求,党员主动带头,业委会充分发挥作用,激发了居民自治的内在动力,推动了该大楼自治管理和自我服务,在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等多方联动下,一次续筹维修基金839837.61元,启动了电梯更新维护、实施二次水改造,受到居民的好评。2017年业委会在征求业主同意的情况下,将一楼公共空间进行微更新改造,命名为“旭圆”(同乐议事厅),并配备了桌椅和健身器材。在“旭圆”里,居民们互相交流、谈心,增进邻里感情,共谋小区自治的平台,休闲之余还能健身锻炼,大家赞不绝口,喜笑颜开。如今该大楼的面貌已焕然一新,愈发整洁和宜居。
和平花苑业委会
和平花苑是一个由一期的三幢高层楼和二期的六幢高层楼组成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分别建于1996年和2006年,小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共有1207户居民。随着房龄的增长,尤其是一期的配套设施电梯老化,年久失修,隐患重重,加上维修基金存在缺口,二次征收困难重重等,使得小区急需解决的“急难愁”问题拖而不解。为了破解小区自治难题,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搭平台”、“交叉任职业委会”等模式,激发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的带动下,小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纷纷加入自治队伍,使小区自治力量不断壮大,在和平花苑小区营造了居民自治“没有看客”的正能量氛围,顺利完成了一期d座192户居民二次维修基金征集300930元,打破了二次维修基金征收难和不可能问题,推进小区电梯更新改造。在党建引领和“三驾马车”的作用下,合力破解了小区一个个难题,小区自治项目一个接一个推进,先后完成了电梯更新改造、门幢粉刷、绿化提升、道路整修、衣架更新、监控探头和门禁道闸防控系统安装等自治项目,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深受居民的好评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