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曲泖田山歌 唱响松江故事
2018-11-14 9:22:26发布81次查看
“开船啰喂”“伊哟哟啰喂”“东方发白天已亮哎”……这首用松江方言唱出的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民歌,名为《泖田山歌·摇一橹过一浜》。这首民歌于去年由区文化馆牵头策划,采用原新五地区对山歌的形式,穿插新浜山歌的元素创作而成。展演以来,即获得广泛好评,去年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新人新作奖”。在今年8月下旬举办的《泖田山歌·摇一橹过一浜》专家研讨会上,上海沪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汝金山等人对此给予了肯定。11月18日,《泖田山歌·摇一橹过一浜》将参加全国群星奖上海赛区的选拔赛。该民歌的作曲就是区第二届器乐类“百姓明星”杨建国。
泖田山歌绝唱重生
杨建国生于1950年,13岁开始学二胡,1968年插队落户到当时的新桥公社,在公社群艺队拉二胡,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自学作曲。返城后,数十年坚持音乐学习和创作,并积极参加区文化馆组织的展演活动。2006年前后,他组建了中山万谷江南丝竹社,并担任社长和二胡乐手至今。2009年,杨建国作曲创作了民乐合奏《时代秧歌》,2012年被评为区第二届器乐类“百姓明星”。杨建国擅长戏曲类作曲,曾为上百出小戏作曲,其中《春燕》《兄妹情深》等获得市级奖项,著名剧作家陆军创作的《瓜园曲》《竹园里》两个大型现代沪剧,也是杨建国作曲的。
杨建国首次接触山歌是2014年。新浜山歌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急需创作新的曲目,于是,他和区文化馆时任副馆长杨峰一起创作新浜山歌。杨建国去新浜采风,初步了解到演唱的格式,比如头歌(唱吆喝)、邀歌(跟着吆喝),也查阅了松江地区流传下来的一些民歌。2015年,区文化馆馆长陆春彪写了新浜山歌《唱响我们农民的幸福梦》歌词,由杨建国作曲,同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新人新作奖”。前年,此曲受邀参加长三角山歌邀请赛获得金奖。
新浜山歌在舞台上的展演成功,让创作人员深受鼓舞。去年,区文化馆又策划用泖田山歌的形式,创作了《泖田山歌·摇一橹过一浜》,传统的泖田山歌得以重生。杨建国说,新五、泖港一带的田歌,比较正宗的是泖田山歌,与新浜山歌不同。新浜山歌的节奏和旋律相对复杂,泖田山歌则比较简单,主要是男女对唱的形式。
联合学校传承山歌
杨建国说:“今年以来,泖田山歌积极在学校推广传承,目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已有40多名学生会唱《泖田山歌·摇一橹过一浜》,并于11月10日参加了上海电视台的合唱团节目录制,将泖田山歌唱给全市乃至全国的观众听。”据介绍,接下来,陆春彪计划专门写一些有童趣的山歌歌词,用松江本地山歌旋律演唱,主要在中小学生中推广,让泖田山歌一代代传承下
去,唱响松江故事。
杨建国认为,在学校里推广泖田山歌,最大的困难就是方言问题,现在的市民很多来自全国各地,说的都是普通话,即使是本地的小朋友,许多人也不会说松江方言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传承时,杨建国先用视屏录下自己用松江方言演唱的歌曲教给老师,然后再由老师教给学生们演唱。教给小朋友唱的歌不能太长,《泖田山歌·摇一橹过一浜》原曲是摇八橹,他就根据学生的特点简化为摇四橹。原版的民歌是无伴奏的,他又给学生们加了钢琴伴奏。
杨建国说:学生们能够克服种种障“碍,学会泖田山歌的合唱,实属不易。当下,全国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泖田山歌是反映松江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歌曲,这不但使农民有机会自豪地介绍家乡,对提醒大家保护地方生态也有一定作用。”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