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店老镇上的祁南二村成了网红景点,昔日楼前杂乱的花坛焕然一新,海鸥展翅的新大门带来不一样的海派气息,集装箱活动室扩展了居民娱乐的空间,“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智能自助洗车点、智能非机动车充电桩让老小区华丽转身为智慧社区……这些转变得益于罗店镇党委政府坚定持续地推进“美丽家园”工作不断深化。 今年,罗店镇在完成2017年19个小区“十小工程”改造、配合完成2018年2个小区住宅修缮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大调研民意收集,投入资金1610余万元,将改造项目向售后公房之外的设施设备老旧、环境急需改善的五个小区延伸。采用 “群众点菜、政府配餐”的方式,对群众最关心的“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治安差、设施缺、无人管”等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十小工程”开展54项内容改造,面积近19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855户,助推老旧小区生活品质的提升。 立足民意,精心绘制老小区改造蓝图。今年,是“美丽家园”工作不断深化的一年。罗店镇结合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听民生汇民意,借助“社区通”平台广泛征询,遴选出售后公房之外的建设年代较早、基础设施缺乏、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五个老小区作为2018年度小区改造实事项目,纳入镇人代会实事项目。 发挥“美丽家园”推进办协调和推进功能,把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充分运用老旧小区改造“五点法”的工作经验,结合“社区通”平台、电子屏、黑板报开展广泛宣传和发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小区改造意愿制作成展板,在社区内公开展示,以直观感受赢得群众对改造方案的认可。各小区通过征询后分别形成了“一小区一方案”,为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提标升级,加大力度实施小区改造。不同体量、不同需求的小区改造方案不尽相同。在去年“十小工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活便利、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提升。比如,小区里的自助洗车点的用水经过滤后可重复使用;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提供了免费的夜间照明;新型的非机动车充电装置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价格合理又防盗,一举两得。 改造期间,居民区党支部积极号召居委干部、老党员主动带头封自家围墙门、拆除违法搭建,为群众起了表率作用,为改造开了个好头,如祁南二村共有破墙开门95扇,自封74扇,自封率达78%。 截至目前,五个小区改造已基本完成,共完成绿化补种改造近10000平方米,铺筑修整道路23000平方米,建造和粉刷墙壁18500多平方米,增设停车位575个,铺设残疾人坡道162组,健身步道1200平方米,增设晾衣架215套,新增太阳能路灯110盏,改建凉亭103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25个,电子屏3块。另外,按照标准化小区建设对五个小区门岗进行改造,引进自助洗车点和集装箱老年活动室,改造小区地下污水管网和雨污井1350个,并结合罗店古镇文化和文明城区创建,在小区出入口设置文化墙和宣传栏。 多措并举,促进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罗店镇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通过改造打造安全、整洁、宜居宜养的居住环境,通过自治力培养、提升服务功能、强化党建宣传等工作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居民自治意识得到了提升。小区改造使老旧小区的业委会从后台走向了前台。在居民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方案制定、推进落实,不再只是“提线木偶”。优化了为民服务的内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补齐短板。新增集装箱活动室,解决了小区活动场所缺乏的难题;引入自助洗车点,便民利民又节水;启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培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宣传氛围。在小区出入口彩绘文化墙,添置电子宣传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古镇文化深度融合,把小区改造与“创全”工作相结合,突出古镇文化底蕴。 小区改造,久久为功。两年来的不断努力,让罗店镇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小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老旧小区实现了由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安全、有序、整洁、美观的华丽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