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蒲欣11月12报道:一患颅内巨大动脉瘤上海籍大伯在浦南医院神经外二科(冬雷脑科)经微创介入、开颅、血管转移搭桥等复合手术治疗,终于获得成功救治,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58岁的张某因为反复头痛、右眼视物模糊在上海某院检查核磁共振发现,在靠近右眼视神经的部位长了一个巨大动脉瘤,论个头足有土鸡蛋大小。这一发现可急坏了张大伯,他网上搜了“脑动脉瘤”即刻了解了该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一旦破裂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张大伯发现疾病以后茶饭不思,也四处寻医问药,后经人介绍来到了上海浦南医院神经外科。经过宋冬雷教授和王威主任询问病情、查看影像资料后判定张大伯患的是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当即结合病人情况制定了详实的手术治疗方案。
方案首选是血管内介入治疗,采用血流导向装置结合弹簧圈希望达到血管内闭塞动脉瘤开口的目的。虽然方案很理想,现实却是令人沮丧的。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异常迂曲、瘤颈宽大,且对侧血流代偿也不好。经过多番尝试,微导管均不能通过动脉瘤到达载瘤动脉远端,介入手术只能放弃。
a计划不行,马上启用b计划——颅内外血管搭桥。这是一项高难度的开放式手术,需要两组医生同时进行手术;在宋教授的指挥下一组取患者右前臂的桡动脉,王主任同时在颈部开放颈动脉分叉处,充分游离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然后开颅探查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寻找到合适的节段后进行夹闭阻断;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是取下的桡动脉一端与阻断的大脑血管之间进行端侧吻合,要求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否则会大大增加脑梗塞的风险。对于王威主任来说原成功吻合的纪录是最细血管直径在0.9mm、最快时间是18分钟,在张大伯粗细仅约2mm的血管上进行缝合虽然是驾轻就熟,但此时他依然一丝一毫不能马虎。他曾经在美国进行过三个月的培训,此次采用连续缝合的先进方式仅用16分钟就完成颅内血管吻合,恢复血流后检查吻合口滴血不漏。
将桡动脉的另一端通过皮下隧道连接到颈部,同样阻断颈外动脉后将两者进行端侧吻合。重新建立新的血流通道还只是万里长征走了三分之二,接下来通过术中dsa机进行脑血管的造影才使得大家的心情从忐忑中沉静下来,桥接血管通畅、血流充足。此刻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一切正常,宋教授当机立断:先上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促使瘤内快速形成血栓防止血液倒灌,然后即刻夹闭结扎颈内动脉,一切工作均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经过十多人的神经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团队一整天艰苦卓绝的奋斗,手术终于完美谢幕,病人回到神经重症监护室平稳苏醒。第二天查房时张大伯靠在床头精神特别好,拉着宋教授和王主任的手千般感谢给予了他第二次生命。
血管搭桥治疗颅内动脉瘤小贴士:
目前颅内动脉瘤80%的病人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来治疗,其中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病人属于宽颈,需要使用支架来封堵瘤颈;另外20%病人可能不太适合介入栓塞需要开颅手术夹闭来解决,而这部分病人中需要采取血管搭桥来辅助夹闭的动脉瘤包括以下几类: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大型或宽颈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困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同时侧枝血管代偿不良、对抗血小板药物不能耐受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人等。另外从经济角度考虑,同样的大动脉瘤病人,血管搭桥和夹闭等开放性手术相比较介入栓塞费用要低很多,适用于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