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见证汗水与泪水!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闭幕

2018-11-12 8:57:39发布51次查看
原标题:见证汗水与泪水!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今天闭幕
活力市运,闪亮青春
从开春到深秋,历时9个多月,见证了无数汗水与泪水、喜悦与感动,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闭幕式作日在上海广电大厦举行。副市长、市运会组委会主任陈群宣布闭幕,并接见获奖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代表。
市运会是全市性的综合性运动会,以“活力市运、闪亮青春”为主题,也是以青少年为主体、检验各区体育及体教结合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汇演。
市运会期间,参赛体育健儿弘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在市运赛场了涌现了一批优秀苗子,为上海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的竞技备战发掘了人才,也进一步巩固了本市体育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
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闭幕式
规模、设项、影响力超越历届市运会
全市16个区全部组团参加青少年组比赛;46所大学组队参加高校组比赛,创历史新高(上届42家)。
设项报项方面,青少年组共设置31个大项、39个分项,除铁人三项外,夏季奥运会项目基本达到全覆盖,并继续设置冰壶、花样滑冰等冬季奥运会项目。据统计,报名参赛青少年组20个项目以上的区县近90%;高校组共设置32个大项,较上一届增加11个项目。
参赛人员方面,注册参加本届市运会青少年组、高校组的运动员达到了3万余人,通过各项目预选赛、测试赛,进入市运会决赛阶段的两个组别运动员规模近2.3万人(上届约2万人);同时,本届市运会新增活动项目,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及各区举办项目多样、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青少年体育活动,聚焦更广泛的青少年参与,9大活动项目参与总人数达220万人次。
办赛主体、队伍培养主体 多样化趋势明显
本届市运会青少年组的竞赛、展示项目由16个区、9个市属单位、37个市级单项协会承办,高校组由17所高校承办,各项目中心、单项协会、有关场馆等单位也提供技术力量和场馆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市运会的赛场上还不乏权威国际裁判的身影。
参赛队伍方面,既有来自少体校、普通中小学的运动队,也有社会俱乐部的运动队。近年来,以学校二线和体育传统校为代表的体教结合办训已成为我市后备队伍培养的坚实基础;同时,社会俱乐部的办训规模不断扩大(如:足球、网球、乒乓球、击剑、高尔夫、马术、跆拳道、滑冰等项目),特别是冬季项目,冰壶项目注册人数比上届市运会递增50%、花样滑冰注册人数比上届市运会递增170%。
竞赛成绩有突破 运动人才选拔进一步强化
青少年组共产生1120枚赛会金牌,分布到16个代表团,金牌覆盖率为100%。
有300名运动员获得了青少年组的“未来之星奖”;高校组产生了503枚金牌,分布到33个代表团,金牌覆盖率为71.7%。其中,青少年组共12人创9项上海市青少年纪录,29人创27项上海市青少年年龄组纪录,15人超3项上海市青少年纪录,31人超19项上海市青少年年龄组纪录。
一些运动项目已成为各区的拳头项目和品牌,如浦东新区的游泳、普陀区的女足、杨浦区的羽毛球、闵行区的田径、宝山区的乒乓球、徐汇区的网球等。
本届市运会的良好舆论氛围,离不开宣传和报道工作的锦上添花。组委会加强策划,积极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功效,充分挖掘青少年体育背后的故事,大力宣传业余训练和体教结合的丰硕成果。
此外,本届市运会还通过推进反兴奋剂、赛风赛纪监察、医务、安全保障等工作,确保比赛公平公正、文明参赛、安全有力、顺利进行。
闭幕式上还宣读了市运会有关表彰决定,众多活跃在一线的教练、运动员接受颁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完整表彰名单)。
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是如何回忆这届市运会的吧!
关于市运会他们这样说……
——官怡奇宝山区田径运动员
我是来自宝山区的官怡奇,本届市运会拿到了女子甲组三级跳、跳远两枚金牌。四年前,我就曾经参加过市运会,但只拿到了乙组女子跳远的第八名。
刚开始比赛的时候,我很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太好。四年的历练让我自信了很多。平时,我一般只有星期六才会休息,这两枚金牌是对我四年付出的肯定。
今年我已经高三了,希望未来能在专项上有所提升,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并考上心仪的上海体育学院。
——高伟峰徐汇区蹦床教练
本届市运会,我们徐汇区获得了11枚蹦床金牌中的8枚。在我3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今年是我第一次当选上海市“十佳优秀教练员”,真的很不容易。
对于基层教练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于选材和家长的观念。在我看来,业余体校不应该存在训练影响学习的问题,毕竟所有训练都在课后,而在我30多年执教经历中,输送的多数蹦床运动员文化课成绩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
现在,家长们对于体育的认识越来越广,参加训练的孩子也相对多了一些。有时候,我也会把自己的儿子(里约奥运会蹦床铜牌得主高磊)作为案例,告诉给家长们听。
——马强嘉定区体育训练中心主任
最近四年,嘉定区在体教结合、通过社会力量办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支撑起了嘉定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在体、教两家的共同努力下,嘉定区把运动员招生、出路等问题不断优化,越做越好。
接下来,嘉定区的竞技体育将围绕着上海市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发展,根据情况给予政策、后勤上的优惠与保障。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