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柳峰:路遇荆棘迎难上 誓让河道展新颜
2018-11-12 4:54:19发布51次查看
位于宝山区杨行镇的北黄泥塘如今河水清澈、河道干净,周围还有花草环绕。但在几年前,“这里又臭又脏,旁边都是农田,还有工厂往里排废水,整个河都是黑的。”杨行镇居民张阿姨回忆,十二年前刚搬到附近时,没有人想去北黄泥塘旁闲逛。现在,这里是张阿姨最爱的休闲之地,每天吃完晚饭,总要来这里散步。“你看现在这河水这么干净,我还看见有人在里面钓到过鱼呢。”
像北黄泥塘一样“脱胎换骨”的河道在宝山还有很多,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上海市宝山区水利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朱柳峰。
不畏酷暑扎根户外
花白的短发、黝黑的面庞、清晰可见的皱纹……许多初见朱柳峰的人,都误以为他已近退休。“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看起来像1957年的。”朱柳峰自嘲说,“其实我是1975年的,今年43岁。”
看起来“沧桑”,因为常年奔走于户外,尤其是这几年。
朱柳峰读研时修的是水利工程专业,1997年毕业后就进入了水务局,一直在水务局的各个基层单位工作。2010年,他又作为援疆干部奔赴新疆,一去就是三年。回沪以后,他先后管过防汛、供排水、河道,如今已在管理河道的岗位上待了两年半。
“治理河道可不是个容易事。”朱柳峰还记得,去年7月,他和水利管理所的同事们一起去罗店镇巡河。当时正值河道建设期间,指标压力很大,因此虽然户外骄阳似火、条件恶劣,大家也都争分夺秒往河边赶。
在烈日下巡了一上午的河道未曾休息,到了中午,朱柳峰开始觉得身体不对劲了,“整个人感觉是飘的,脚踩在地上像踩在棉花上一样,看东西都是带金边的。”朱柳峰记得,那天队伍里的不少人都中暑了,自己也不能幸免,巡完河后的第二天就发了高烧。
“5+2”“白加黑”
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在2017年内完成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战略目标,宝山区水务局在市级33条黑臭河道整治清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区级33条黑臭河道整治任务,并承诺对名录外的黑臭河道发现一条整治一条。
当时朱柳峰刚刚开始接管河道方面的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一点也不敢马虎,主动对接每家设计公司,从河道历史、现状、黑臭原因、周边环境等关键因素,到河道长度、规划蓝线等细节,最大限度地掌握河道全部真实情况,以建立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朱柳峰非常看重前期方案的制定,他认为,方案做得细不细、实不实,会直接以影响后续推进的效果。“我们白天有大量的检查和会议,根本抽不出时间,没办法,我只能晚上把河道涉及的镇领导叫出来一起商量方案。”
除了工作日白天开会、晚上探讨方案,周末和节假日朱柳峰也没闲着,走遍了每一条“上榜”河道,坚持实地查看和排摸。“这就和去医院治病一样,有时我们去看个小病,医药费可能就几块钱,但要摸清楚到底是什么病症,是要做很多检查的。”他这样说道。而为了做这些检查,他已经两年多没有好好放过假了。
冷静处理紧急状况
在治理河道污染的过程中,常有紧急情况发生,一旦不能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虽然朱柳峰工作繁忙,但遇到这种情况,他必然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2016年12月的一个晚上,位于高境镇的南泗塘因不明液体流入,导致河道出现上百米的严重污染。朱柳峰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通知单位人员和养护单位到位,他也在刚刚结束一天的会议后,顾不上休息片刻便火速赶往南泗塘。
面对正在扩散的污水,他一边与工作人员实地查,看找准污染来源,一边与环保、高境镇、执法等相关部门协商确定紧急应对方案。根据现场情况,他冷静分析,首先要求养护单位立即封堵了污染排放口,截断根源;又马上与市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对南泗塘进行应急调水引清。
一直到夜里九点,封堵工作完成,调水方案落实,朱柳峰才放心离开。路灯下,他的背影疲惫但却坚定,这位平凡的水务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朱柳峰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儿时的水质跟现在是全然不同的,所以,“还清水于民,职责所在。”如今看到水质开始变清,“内心多少有些欣慰,说明汗水没白流。”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