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24小时不打烊!徐汇打造“一窗综办”网红行政服务中心

2018-11-12 11:06:29发布52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夏毓婕11月1日报道:一号、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在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厅内,“24小时”政务大厅不打烊、“一窗综办”提供最优质政务体验成为了这里的“新口号”。
今日,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2.0版正式对外服务,集合了18个法人事项综合窗口和6个个人事项综合受理窗口的“一站式”政务网红大厅,将围绕“指尖上、家门口、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向市民提供全科式零差别服务。
“24小时”政务大厅不打烊服务
以往市民办事,总会遇到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自己下班了,政府单位也下班了,这样的窘境让整体忙碌于工作的白领们非常尴尬。2.0版中心开启运行后,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为市民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宋开成介绍,目前,中心设有24个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的自助服务工作台,整合各类自助设备,实现视频咨询、一网通办、网上预审、自助办理、材料补正、材料智审、人证核验、材料打印、指南打印、进度查询、呼叫服务、便民服务等12项功能,提供29个部门654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将原先白天8小时服务时间延伸到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体现“无人政务大厅”理念。
其中,类似于小区“快递柜”的自助证照柜也是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的创新服务之一。记者了解到,证照柜主要用于存放已经办好的证照和文件,工作人员将证照放入后,市民手机里就会收到取件短信,之后凭借着取件码到中心的自助证照柜上取证,大大加快了办事的效率。
宋开成透露,未来,行政服务中心将分批分期把这些自助设备投放在徐汇区的商场、园区、学校等场所,让更多区域享受到无人政务大厅带来的便捷。同时,他也坦言“这是我们的3.0版设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
“零差别”窗口提供一窗式受理
作为政务服务的拳头,窗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中心首席服务官的朱雯静告诉记者:“以前虽然也有综合窗口,但多为各委办局的单一服务事项,改造完成后综合窗口真正做到所有部门零差别受理。”
朱雯静口中的零差别受理窗口位于法人事项综合受理大厅(a厅),改造前的综合窗口分别由人社、工商、卫计委等部门组成,窗口人员由相关单位派驻。由于企业市民办事的针对性,往往忙碌的窗口异常繁忙,甚至下班后还需处理几十份申请文件,如此不仅让窗口工作人员承担了繁重的业务量,更影响市民办事进度,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较为冷门的业务窗口,一天的业务量也不过个位数。
为了解决工作人员叫累,办事市民叫苦的问题,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在中心进行,推倒原本的物理空间布局,重头开始。
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一个全新面貌的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展现在办事市民眼前,由法人事项综合受理大厅(a厅)、个人事项综合受理大厅(b厅)、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c厅)、城市网格管理服务大厅(d厅)、大数据治理创新实验室(e厅)组成“一室四厅”的物理格局,在a厅创设“前、中、后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受办模式,在前岛受理窗口内设置中岛支撑办公,在岛台窗口后方设置后台办理办公,形成“无差别综合窗口+透明政务工坊”工作链,打造体现“一网通办”最新理念和未来趋势的典范大厅。
其中,改造前由83个专业部门所组成的法人事项窗口“进化”为18个“零差别受理”窗口,而窗口人员全部由各部门派员转调为中心人员,实现统一招录,统一管理。然而每天上百个受理事项如何集中在一个窗口运作呢?奥秘在于中心推出的“两集中”审批机制。
“两集中”审批支撑一站式办理
以往前台窗口收件后分别由后台各委办局进行处理,但往往一项受理事宜需要辗转多个部门,这就造成了流程运转缓慢,拖延办事进度。
为了提高市民办事体验度,中心从业务流程着手,对其进行革命性再造,通过“两集中”审批制度改革,一方面让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另一方面让行政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让这些受理文件享受“一条龙”服务。通过前台窗口统一收件受理,部门审批人员在后台提供专业支持和集中审批,真正做到收件审批分离,形成“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专业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新模式,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80%以上,实现“跑一个窗、办所有事”。
这样的模式让流程运转更顺畅,前台工作人员也更省心,对于这样的改变,在窗口工作多年的黄炜颇为感慨:“现在只要办事市民材料准备齐全,我们就统一收件,处理则都在中后台进行,这样一套流程我们省力市民省心。”
截至目前,375项区级审批事项中,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达369项,入驻率达到98%,实现了“应进必进”。而在中心个人事项综合受理大厅(b厅),167项“全市通办”个人事项100%入驻,并开设6个个人事项综合受理窗口与13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同步受理,基本实现个人事项就近办理。此外,涉企全程网办事项覆盖率达96%,基本可实现“不见面审批”。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