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口述金山区改革开放:1978-2018

2018-11-12 10:03:08发布72次查看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金山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了展现金山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本栏目采用口述史的方式,记述金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诸领域中,先行先试的改革案例、生动活泼的创新故事、勇于担当的时代人物。稿件由金山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全力打造上海老年护理行业新高地
口述人:卢国秀
【口述前记】
卢国秀,1963年4月生。曾先后任金山县疾病防治中心(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前身)总务设备科科长、金山区东林医院(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前身)院长助理、副院长。2005年4月任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院长,全程参与并见证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建设发展全过程。
从多科并举到专科发展
1981年,我参加工作,第一次踏入医院大门,那时医院名称是金山县传染病医院,旧址就在现在的医院东林分部。三所专科医院都集中在这个大院内,分别挂着三块牌子:金山县传染病医院、金山县结核病防治医院和金山县精神病防治医院。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不知道,众仁老年护理医院的前身就是金山区东林医院,而且就是由这三所医院于1993年合并组建而来。1997年金山县撤县建区时,更名为金山区疾病防治中心,1998年医院更名为金山区东林医院。
当时随着三所专科医院原有功能逐渐淡化,医院面临生存危机。医院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医院决定发展老年护理院,组建老年病房。但整个过程并不顺利,一是金山区不富裕,大多数家庭没有多余资金花在养老上,部分条件好的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送老人住院养老。二是医院地处远郊,交通不便,市区老年患者一般不会选择来金山。院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决定,安排专人走出金山,奔赴市区,主动宣传吸引更多病人入住。当时从金山到市区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开通,但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周都奔波在市区各街道、退管会、居委会,宣传介绍医院。早上6点不到就出发,晚上8、9点才回家,中午大多是自己带一点干粮解决午餐。我们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做好入住病人的接送工作,而且每周安排大巴免费到市区接送病人家属来院探望。在全体干部职工努力下,医院逐渐走出困境,传染科、结核科、精神科以及预防科等先后划归到其他医疗单位,医院逐渐向老年病专科发展,打响了知名度,更多市区病人开始选择入住金山。
2002年,医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接受香港李嘉诚先生定向捐赠和金山区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建造医保定点、非营利性公立老年护理医院。作为上海和香港合作的第一个慈善项目,当时全市很多区县都在竞争,最终李嘉诚先生选择了我们金山。2002 年5月30日,医院开工建造,2003年5月16日竣工试运转。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我作为院方代表全程参与筹建工作。短短一年时间,完成了土建工程、室内装修以及各种医疗器材设备添置等工作。2003年10月23日,医院正式开张揭牌,我记得李嘉诚先生在揭牌时说过一段话:上一代人的辛劳牺牲,造就了下一代人的幸福快乐。人性的尊严,不只体现在青壮年时期学习、工作、表达的种种权利,更取决于社会对高龄长者的关爱和照顾。长者是我们社会的退役老兵,他们在昨天的社会建设的火线上付出了青春和精力。建一座完善的长者护理院,绝不是对老弱人士的怜悯和施舍,更重要的是具备爱心和责任感。
15年来,我们不仅把医院办好,而且将医院打造成了全区乃至全市老年护理行业的标杆。2018年,医院核定床位550张,实际开放床位690张。下设东林分部及东林养老院,核定床位分别为150张、180张。医疗设施功能完善,康复器材设备和规模名列全市前茅。医院环境也很优美,全院绿化覆盖率高达60%以上。医护队伍逐步壮大,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人数达260多人,其中高级、中级职称人员83人。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病人综合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上海金山众仁护理院
从常规医疗到做强品牌
2005年4月,我开始担任院长一职,成为医院发展的掌舵人和领航者。2005年医院进入转型发展期,如何建设成专业化老年护理医院成了最大课题。通过反复调研,在一次医院党政联席会议上我首次提出医疗、护理、康复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得到班子其他领导的肯定。后来决定成立康复医学科,明确“必须开拓、必须发展、必须规范”的三个“必须”要求。
没有康复医生,我们自己培养。医院安排两名内科主治医生参加康复医师的培训与考试,成功取得主管康复医师的资格证书。没有康复技术,我们大胆借用“外脑”。2007年,首次与上海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成功牵手,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不断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2009年,康复医学科入选金山区卫生系统第三周期重点建设学科,填补了医院学科建设的空白。如今,我们康复医学科拥有日本帕维尔康复设备、美国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训练系统、荷兰飞利浦efficia sr80 s智能康复系统、美国c-mill多功能系统等康复高端先进设备,在全市老年护理康复医疗机构中率先引进新型人—机交互系统bci技术,发展成为金山区开展康复医学治疗最早、开设康复项目最多、康复设备最全、康复治疗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学科,满足了不同病人的治疗需求,是金山区康复病人的首选治疗科室,也吸引了市内外病患来院求医。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名来自新疆的病人项某,他是喀什地区的一位教师,五十刚出头,家里的顶梁柱,因一次意外导致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里经济非常困难,在当地已经放弃治疗,病人因大小便不能控制,加上身上压疮很大很深,周身散发的臭气很难闻,来院时病人状况很差。我知道消息后,当时就要求科室安排单人病房,成立康复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计划,并邀请华山医院专家进行会诊指导。在我们康复及医疗护理团队共同努力下,病人整体状况不断好转,深四度的压疮很快治愈。经过近一年的康复治疗,病人不仅能起床,而且可以借助辅助用具独立步行,生活基本自理,考虑到其家庭经济困难,我们减免了部分费用。这类成功治愈的案例很多。
要打造专业化一流的老年护理医院,在注重提高医疗护理技术、夯实基础质量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做出特色品牌。
阿尔茨海默症,我们俗称老年痴呆症,这是目前困扰全球的一种不可逆的老年性疾病,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们专门设置老年痴呆科,目前是全市收治老年痴呆病人最多的科室,现有住院病人150多人。作为金山区卫生计生系统第四、第五周期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学科, 2005年医院就已经开始探索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康复治疗方法,同年院第一个课题《轻中度老年痴呆药物、理疗、心理和精心护理等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成功申报区级课题,填补了医院课题研究的空白,并将科研课题结果广泛应用到临床,成为不断探索老年痴呆病人专科护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为进一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2014年我主张成立老年痴呆专用的康复治疗室,添置各种治疗仪和游戏器材,专科专用,专人负责,特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和资深康复治疗师来院指导,推出认知刺激疗法、现实定向疗法、艺术疗法等多项康复治疗措施。同时开展各种特色老年痴呆康复护理,通过做操、唱歌、画画等游戏活动,将康复护理干预贯穿到每个细节。如今,老年痴呆科的康复护理已经成为我们医院的特色护理品牌。
在老年病人伤口护理方面,我们也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对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而言,压疮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我院常年住院的近700名老年病人的非难免压疮发生率却为零,现有病人的压疮均为带入性压疮,老年病人伤口治愈率达到17%,好转率达到61%。这些成绩的取得非常不易。同时,我们还注重行业标准的探索,参与上海市老年护理配套标准规范研制,承担“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出入院标准实施工作规范”的课题研究。
2014年,我们首次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试点工作。目前,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已经覆盖全院,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实现了全程、全面、专业、个性化的照护。2017年,心脑血管科荣获“上海市老年护理示范病区”的称号。
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的实现,离不开我们这支300多人的护理员队伍。基本所有的老年护理医院都有一个生活护理团队,但大多借助第三方进行管理,全市只有我们一家医院有如此规模且自主管理。因为这支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管理难的问题,而且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又脏又累还经常因为病人及家属的无理要求受委屈,导致护理员不仅来源紧张还流失频繁。如何以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方式将难点管理变成亮点管理?我每年都会主持召开护理员研讨会,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比如提高护理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开展服务明星评比活动;坚持为护理员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坚持做好护理员的人性化关爱等,不断形成全院上下关心、关爱、尊重护理员的良好氛围,以“爱”和“家”的理念稳定护理员队伍。春节前后常有媒体报道“护工荒”问题,但我们这段时间却不会有人无故请假,而是比往常更稳定。主要是采取了特殊时间段实行不同工资福利待遇的方式,比如春节假期是7天,但是我们在节前增加5天,节后延长10天,分不同时段给予不同加班奖励,留住了护理员。因为从事护理员工作的大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一举措也受到了护理员的欢迎,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作为老年病人最后的生命“驿站”,由于收治对象的特殊性,先后已有2000多位住院老年病人离世,每年总会“送走”200多位病人。2013年,医院在推出十项细节服务改进措施时,我提出能否在原有服务举措上多用心一点,推出十项“增值”服务举措。后来,“双十”服务推出反响强烈,其中增值服务举措“爱在最后一程”得到患者家属的高度肯定,其实就是在病人离世后,当班医护人员向逝者三鞠躬,并陪护送到病区门口,同时院内开启所有道路灯光。但就是这些简单而具操作性的小举措,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患者家属也非常感动。
医院还承担了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增设10张舒缓疗护病床。我们针对不同的临终病人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不仅用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缓解病人的病痛,同时给予病人爱的鼓励与支撑。
从练好内功到输出品牌
志愿服务
科学治院。创一流的老年护理医院,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手段。建院之初,我们就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成为金山区首家通过iso质量管理认证的医疗单位。自建院以来,我们医院无重大医疗事故、无重大纠纷的发生;近5年来,医疗护理服务基本实现零纠纷、零投诉、零信访。
人才立院。在优秀医疗护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出台《科研管理办法》《论文发表奖励办法》《医院新录用紧缺岗位人员享受特殊待遇的若干规定》等各种激励举措,引进“外脑”,借用三甲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主动与区内各医疗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与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华东医院等三甲医院牵手,建立业务指导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来院查房授课,同时每年选派优秀医疗护理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为使更多的医护人员不出院门也能掌握老年医学新知识,从2008年开始,我们连续9年与华山医院、仁济医院合作协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文化强院。我们坚持以“爱”心、“仁”行、“济”众为宗旨,弘扬医院精神,秉承医院院训,将人文关怀深深融于精细温馨的医疗护理全过程。在全区开设首家道德讲堂,将职业道德教育“有形化”于每个细节。创办《金山众仁》院报,开通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讲好身边的故事,宣扬身边的正能量,以典型引领树立良好医德医风。通过多年探索,目前我们共有13个志愿服务小组,拥有注册志愿者381名,其中院外志愿者100多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院内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1200多人次。
输出众仁品牌,引领区域养老护理。在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7年2月,我们正式接受上海颐和苑服务中心委托,托管上海颐丹护理院,利用我院的技术力量和品牌效应,输出管理团队,委派一名执行院长和一名护士长入住颐丹护理院进行专业管理。这是我们第一次输出管理品牌,为确保托管工作取得成功,我多次带领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到颐丹现场办公,从设施设备的配置要求到管理制度的完善,从专业技术的指导到人力资源的支撑,全院上下全力以赴,助力“颐丹”发展,探索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老年护理和养老护理两个领域的合作模式,走出一条医养结合互补的发展之路。
作为金山区养老护理行业的标杆,我们还承担了金山区医疗照护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2016年7月医院成为上海市健康照护实训基地,努力培训与养老服务需求匹配的养老护理员照护队伍,为提升金山养老护理照护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2018年,我们迎来建院十五周年,这15年的发展成果就是医院“汇众仁心,追求卓越”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绩,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到100%,患者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先后成功创建了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三项国家级荣誉,未来将继续向“上海领先、国内一流、国际影响”老年护理医院的美好愿景迈进,为老年医疗护理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