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身坐在郭敏的巡逻车上,或许很难体会到他那双眼睛有多“神”。
深秋的夜晚,街头已经有了几分寒意。然而郭敏却坚持把巡逻车的四扇车窗全部打开。这是他的习惯,因为隔着玻璃多少会影响他观察街面状况,所以无论是寒冬酷暑,他一直坚持这样的工作习惯。
扎根基层,24年练就火眼金睛的“神气”
巡逻车从从一辆电动自行车边上驶过,郭敏瞟了骑车的西服男子一眼,自语说道:这个男的……坐在副驾驶的搭档徐铭会意地说了一句:“有问题!”郭敏放慢车速,待电动自行车赶上来后将其逼停,他和老徐两人同时下车,一前一后将男子围住:“请出示您的证件。”男子支支吾吾拿不出身份证。带回派出所一查,原来是个“瘾君子”。
简直神了!眼前这名男子衣冠楚楚,郭敏是如何一眼识别的?小编好奇地跟郭敏打听“秘诀”,郭敏憨厚地一笑:“见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
一句“见得多了”,对于郭敏来说就是在巡逻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从1994年穿上警服起,他就跟“巡警”这个名词紧紧相连。正如同名字中的那个“敏”一样,常年的巡逻工作,练就了他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反应力,仿佛在一双眼睛之外,还有看不见的“第三只眼”。这不是天赋,也不是运气,是日积月累的沉淀。
商圈控案,彰显联动防控机制的“霸气”
中山公园商圈地处长宁核心地带,近年来,在辐射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发展的同时,商圈内的偷盗类案件时有发生。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华阳路派出所决定:施行多警种、交叉式联动巡逻。也就是说,商圈街面巡逻警力也要在重点时段进驻商场叠加进行巡防。听到这个安排,郭敏的内心是兴奋的,因为他又多了可以施展拳脚的战场。
一天,郭敏正在商场地下车库巡逻,见到一名男子探头探脑地从消防通道走出来。他眼神闪躲郭敏注视的一瞬间,郭敏就“盯”上了他。将这名男子带回商场警务室后,郭敏果然从他那个沉甸甸的背包里搜出了老虎钳、扳手和螺丝刀等作案工具。可是赃物在哪里?男子默不作声。就是这时,他的手机上出现了一条短消息。“爸,你那里好了吗,我在一楼的咖啡店等你”。循着这条信息,郭敏在咖啡店找到了发消息的女子,并在她身上找到了大量赃物。原来,这对父女专门联手盗窃地下车库里的车内物。已经流窜作案多起的两人,最终还是栽在郭敏的手里。
然而,郭敏知道,面对偌大的商场,仅凭巡逻民警的“两只眼”和“两条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巡逻的同时,他还经常到商铺里指导店员及时调整店内摆放角度不合理的监控探头,同步提醒商户负责人及时对店内的监控盲区进行监控设备的查漏补缺。在民警和商场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商圈扒窃拎包及其他偷盗类案件同比降幅均超过20%。
驻守街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
郭敏认为自己是比较“轴”的一个人,认准目标就不会放过。这股子韧劲,在巡逻工作中让违法犯罪分子插翅难逃。
一次,他在驾车巡逻的过程中发现一名骑自行车的男子形迹可疑,当即驱车追了上去。男子逃进一条小弄堂后,扔掉自行车继续向巷子深处跑去。郭敏跳下车与搭档老徐两人展开追捕。尽管背着沉重的警用装备,但48岁的郭敏和58岁的老徐却紧追不追。弄堂的尽头是一堵一人多高的砖墙,男子狠命翻过了墙头后摔在地上,郭敏和老徐相互配合,也翻过了墙头。男子最终体力不支慢了下来,被紧随而至的郭敏和徐安铭按倒在地。这时郭敏才发现裤子磨破了,手也在翻墙时擦出了几个伤口。“但只要被我看到了,就绝不让他从我眼前溜走,”郭敏事后回忆道。
在派出所,郭敏按照法定流程检测了这名张姓男子的尿样,结果显示为甲基苯丙胺阳性。由于有吸毒前科,张某面对的将是两年的强制戒毒生活。
今年9月,郭敏荣获长宁区第一届“平安卫士”称号,10月,又成为了上海公安系统的“十佳巡逻标兵”。但对他而言,却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巡逻民警。夜幕降临,坐上巡车,成为这座城市的守夜人,迎接一个又一个平安黎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