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曾观摩过逃生演习的人,往往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同学们嘻嘻哈哈从教室跑出来,态度松懈,并不觉得灾难会真实发生,让演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麻痹中留下隐患。那么,如何避免逃生演习成演戏?
11月8日正值“119”消防宣传月,国和小学在下午第一节课后进行了一次“突然袭击”,在师生毫无准备的前提下,开展了一次消防演练,这是提高演习成效的有力举措。
严密组织,“火灾”撤离忙而不乱
下午,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13时30分,一阵尖锐的警报声打破校园的寂静,发生“火灾”了!“请各位同学、老师镇静,全校师生从消防通道撤离,到操场集合!”广播里传来演习总指挥的声音。学生们用毛巾、手帕或衣物捂着口鼻,弯腰从两个楼梯撤离,3分20秒后基本在操场列队完毕,各班清点人数。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消防演习,简短而富有成效,第一次在细雨中进行,第一次在下午突然演习,可以看出学校的安全教育做得很扎实。
不避雨天,力求暴露潜在隐患
这天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学校并没有取消演习,而是充分准备,照常进行。倪校长强调,教学楼如果真的发生火灾险情,是不会区分晴天还是雨天的。在下雨天,地面容易打滑,给演习活动的组织带来更多考验,学校事先各项安全工作做得细致,让学生受到更直观、更真实的安全教育。
适时开展无防备的“突然袭击”
针对学校占地面积小、师生集中在楼宇中活动的状况,国和小学对演练制定了严密的逃生方案。由于大楼只有两个出入口,若真有险情发生时,600多名学生同时向外涌,极易发生踩踏事故。学校明确,紧急情况下,每班学生要排成两路纵队,沿指定路线从指定出口逃生,做到快而不乱。为了避免消防演习走过场,学校将每一个要点都认真落实,增强了演习的真实感,降低了学生参与时麻痹大意的“演戏”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