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人民广场演艺区定名“演艺大世界”
2018-11-8 17:12:53发布61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从人民广场中心点出发,过一条马路就能看一场戏,这是很多人喜欢上海的理由之一。作为素以剧场云集而闻名的人民广场地区,周边1.5平方公里区域内正常运营的剧场及展演空间21个,密度高达14个/平方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日前,人民广场演艺区正式定名为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并发布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共同推动成立演艺大世界联盟。
集聚功能跨界合作
近年来,拥有百年历史的黄浦剧场、中国大戏院、长江剧场等先后完成修缮改造并逐步投入运营,全市首批地方戏曲展演中心(天蟾逸夫舞台、大世界)和舞台艺术排练中心(白玉兰剧场)活力显现。黄浦区内39个正常运营的剧场和展演空间初步形成活力中心以及外滩、创意码头、世博滨江、新天地、复兴路集群的一中心、五集群发展格局。区域内主要剧场年均演出总场次约3000场,占全市的1/5,其中戏曲、音乐剧、音乐会占全市1/3以上,是国内剧场演出资源最集中、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
此次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把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建设成最高剧场密度、最大集聚效应、最强协同合作、最广市场空间、最优服务环境的演艺活力区。
为努力成为演出资源最集中、演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世界级演艺集聚区之一,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将落实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资源协同,打造信息共享传播平台。包含统筹演出资源、演出推广、票务营销等资源,体现集聚功能,凸显联动效应。二是加强文商旅协同,打造资源跨界联动平台。包含发挥上海艺术商圈——艺蕴黄浦表演艺术新天地思南城市空间等项目的引领作用,开发演艺大世界主题自助游、亲子游线路,推进演出、餐饮、住宿、商业零售及各类休闲娱乐活动跨界融合。三是加强产业链协同,打造演艺能级提升平台。包含强化前端剧目创作、加快专业人才集聚、加强演艺文创开发等,构建完整产业链。四是加强服务协同,打造展演孵化推广平台。包含深化公益普及平台、推广艺术教育平台、加大舞台资源开放、提升配套服务能级等,普及演艺文化,提升市民观剧水平和素养。五是加强监管协同,打造机制试点创新平台。包含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全过程监管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剧场云集好戏连台
剧场云集的演艺大世界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加强产业链协同,打造演艺能级提升平台。据悉,今年四季度,600余场演出及140余项艺术活动将在演艺大世界轮番上演。
其中,音乐剧、音乐会、戏曲、儿童剧、话剧、芭蕾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剧目精彩纷呈,经典音乐戏剧《茶花女》、百老汇音乐剧《卡门·古巴》、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王珮瑜京剧演绎、上海京剧院2018京剧丑角艺术展演、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与大师对话系列活动、遇见1978大世界沉浸式城市记忆展演秀等一系列高品质演出、艺术节展都将闪亮登场。首届演艺嘉年华活动也将在年末推出,围绕各剧场、展演空间的年末大戏、周边文化衍生活动,为观众送上一道文化盛宴,并逐步打造成为兼具专业高度、内容深度、娱乐热度、惠民温度的节庆品牌。
为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协同联动,在剧院联盟的基础上,黄浦区与市委宣传部共同推动成立演艺大世界联盟,今后将逐步整合区域剧场设施、内容生产、中介经纪、衍生品制作等演艺产业链各环节,加强与商贸、旅游、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跨界合作,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推进、专业运作的发展模式,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