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人们对家门口的娱乐活动有了更高的需求。然而我们却还是能听到这样的声音,“阿拉居民区活动室又破又旧”“活动老三样,没有吸引力”……这些挂在百姓嘴边的对于居民区活动室的评价,文化工作者在调研过程中深刻意识到了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供需不匹配问题。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长宁区群众文化项目
家门口的居民区活动室
也有网红气质
长一居民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坐落于长宁路长宁支路路口,整体建筑面积为240平方米,毗邻曹家渡商圈,虽与繁华街市仅一墙之隔,不过步入大门后,这里的环境却是闹中取静——循着蜿蜒的木质小道缓步而行,一栋洋气小楼掩映在芳草绿荫之中,确实有着“网红”气质。居委会主任李宏告诉小编:由于新的综合文化活动室与居委会办公区域相连,早在制定设计方案之初,街道就定下了“硬标准”——办公空间最小化、活动空间最大化。在现场,小编全然不觉活动空间的狭小,一整面落地玻璃窗的应用使得活动空间格外明亮宽敞。
充分共享社区资源,华阳街道长一居委会联合区域单位在king88商场开展庆祝母亲节活动。
居民区活动室改造提升后,北新泾街道金平居民区居民舞蹈队的排练环境大大得到改善。
在北新泾街道金平居民区,居民马师傅正在打乒乓,他说:“我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社区活动室原本感觉有点空荡荡的,我便提议添置一张乒乓台,没想到这次改建之后,同步添置了许多硬件,我的需求这么快就如愿以偿了!”现在在这间活动室里,居民们可以打乒乓球、跳舞、练拳、下棋,居民金阿姨感慨地说:“过去我们几个姐妹想跳排舞没有合适的地方,现在好了,改建后的活动室这么宽敞,我们每天都能来这儿锻炼!”
江苏路街道华山居民区对小区的综合文化活动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升了活动室的硬件环境。
在江苏路街道的华山居民区,小区最近也对综合文化活动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更新了读书角,添置了茶道器具,并通过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张贴公共文化标识牌等方式营造文化氛围。
对于部分居民区由于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对活动室进行较大提升的现状,下一步区文化局也将协同相关街道镇积极协调,推动资源共享,继续分批分类切实推进。
对接文化企业
助力更多文化项目落地
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长宁区骨干文化创意企业,也是第二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在走访中长宁文化局了解到,他们愿意发挥企业在节目制作、原创音乐创作方面的优势,举办一场原创音乐演唱会,弘扬长宁先进典型,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希望文化局进行指导。
在了解演唱会内容后,文化局积极协调灿星与区合作交流办、虹桥艺术中心进行对接。经过前期精心筹备,8月8日,一场以歌颂长宁援建干部对口支援云南、青海、新疆等地贫困县村人民共同奋斗、共创美好的真实故事的原创歌曲演唱会在虹桥艺术中心成功举行,得到了市合作交流办的充分肯定。
灿星只是文化局服务文化企业的一个例子,今年文化局对到期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宁区文化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进行了详细修订,从九大板块35项政策调整为六大项17条,调整后的政策更加聚焦市文创50条、“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等新时代新精神新要求,更加聚焦打造“虹桥舞蹈”“长宁音乐”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更加聚焦长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修订过程中,区文化局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了解需求、促进各类文化项目落地,为提升长宁软实力营造更为优良的文化环境。
打造地铁二号线文化功能轴
上海提出全力打响“文化品牌”,长宁区的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区民盟提出了关于“聚焦建设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目标打造地铁二号线沿线文化功能轴”的建议,受到了区文化局的高度重视。在该提案的办理过程中,孟庆源副区长专门召开提案办理专题座谈会,文化局和民盟充分沟通,多次调研走访、实地考察,充分吸收宝贵意见建议,联手区商务委、区国资委认真做好提案答复工作,并于10月19日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邀请政协委员共同检验调研成果。
围绕提案中提出的串联二号线长宁段文化功能的设想,文化局牵头制定出台《长宁区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结合长宁区域发展特点,明确长宁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全力打造“一区两群三圈”。围绕提案提出的“统一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消费活动品牌,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引进更多的知名文化品牌落地长宁”的建议,文化局深化与市区文化单位、各类社会主体的“强强联手”,共同开展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国际大师电影展等专业性、国际化活动,引入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相关活动落户长宁,擦亮文化活动品牌。
围绕“建立统一的沿线文化场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交流各种文创主体信息,促进市民文化消费”的建议,文化局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长宁文化云”独立平台的上线,包括pc端、微信端和手机app,打通民众、企业、政府三方的文化信息交流壁垒,实现文化信息即时、有效的交流与共享,营造二号线沿线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