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老里八早,崇明人的秋天是这样过得

2018-11-8 5:49:41发布68次查看

  充满收获意味的秋天里,
总有那么些小小的记忆片段,
总是在成年以后想起来仍然觉得快乐和难忘。
比如收稻、抓蟹、照蛸蜞……
秋 趣
秋季农忙,各家孩子都会帮着割稻。常常有一群半大的孩子在大片的稻田中间割出一个圆形,躲在里面欢快地嬉闹,海阔天空地扯,或者在田垄里捉蚱蜢玩——乡人从来不吃蚱蜢,包括知了和蚕蛹之类。蚱蜢肥硕而强劲,让我想到蒲松龄对他笔下那只好蟋蟀的形容——状极俊健。男孩子们趴在那里跟蚱蜢游戏也能消磨许多时光,找到许多趣味。
男孩子们还有夜晚的乐趣,便是“照蛸蜞”。所谓“照”实际上是捉。蛸蜞怕光,白天躲在洞穴或芦苇脚下,夜晚才纷纷出来,遍地都是。人夜行在沟垄田野边,往往会踢到它们。它们爬得很快,可是因为怕光,手电照上去,立刻停住不动。这样,人就能轻易捉到,拿回家做鸡、鸭的“美味”,这是家禽家畜最好的营养。但是,人很少吃。
人可以吃蟹。西风响,蟹脚痒。小时候看到男孩子们抓蟹,在河脚沿或者民沟脚沿,看到一种扁扁的洞,手伸进去,多数洞穴里都能掏出螃蟹来。偶尔会疼得“嗷嗷叫”,那是被蟹钳夹了。但是他们有诀窍,能使螃蟹很快“松手”。他们抓到蟹,放进蟹篓,回家拿出后用草绳串起,一串5角钱,但常常卖不出去。其实连我这样的女生都能偶尔钓到螃蟹,谁愿意花钱买呢?而且当时5角钱可以买7两肉,村人们觉得吃肉比较实惠,螃蟹“戳嘴零钉”,怕麻烦的男人基本不愿意吃。
我一向觉得我父亲就是一个不爱吃蟹的人,后来才知道,他吃蟹属于“曾经沧海”一类。他小时候,捉蟹比我们小时候轻松。西风响,正是水稻灌浆的时候,水稻田里水不能留,要“搁田”,只有脚印里有水。外人是无法想象的,这时候,每一个脚印里几乎都有螃蟹。父亲在田埂走一圈,半篓螃蟹便捉到了。父亲觉得螃蟹戳嘴,不爱吃。只挑将要蜕壳的,放在碗里,静静地看,等到蜕出来,立即拿去蒸了,带壳吃。
我小时候,也从水稻田脚印里捉到过螃蟹,但是从没有见过临蜕壳的。没有吃过这种软壳的。我好奇地问父亲:蟹腮呢?父亲说:全部吃了。
信息来源| 崇明区新闻传媒中心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