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奉贤土地 不再“捧着金饭碗要饭”?
2018-11-8 10:36:20发布66次查看
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让久居都市的现代人心向往之。其实,这样美好的田园生活并不遥远,在沪南奉贤就可轻松找到。通过反复调研和积极探索,奉贤区在大调研过程中创造出,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兼顾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三农”工作有突破,城乡发展仍不均
作为上海市乡村振兴主战场之一,奉贤区农用地达39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4%;集体建设用地46平方公里;宅基地10.5万户,占地4.9万亩。多年来,奉贤“三农”工作虽屡有突破,但城乡发展依旧不平衡。
这背后的原因,一部分是由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据了解,奉贤近31万亩耕地产值约40亿元,占全区总产值不到2%,农业经营性收入仅占农民收入的11%;集体建设用地亩均税收1.7万元;宅基地出租、空置或仅居住60岁以上老人的,占总比例的75%,村庄的空心化、老龄化、外来人口化现象突出。
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说,在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中,奉贤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于其地处南部郊区,有大量空置宅基地、低效产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可供利用。
“农民有大量的资产,不富裕的话,犹如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奉贤有10万个宅基地,每个镇大约有5000亩集体建设用地,我们要把这些当成优质资源来运作,让它们进入市场,鼓励集体资产投资建设,切实壮大集体资产。
针对这一现象,奉贤区委、区政府提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人居环境为出发点,把“三农”当作稀缺优质资源,重新发现和放大乡村价值。
建我一个总部,还你一个庄园
具体的实施路径,用奉贤人的话来说,就是“建我一个总部,还你一个庄园”,也就是在不改变土地属性的基础上,实现宅基地、农民承包地、集体用地的流转。通过公司化运作,来打造“一庄园一总部、一公园一总部、一庭院一总部”的农艺公园·田园综合体,这其中农民以资产入股,可以共享经营成果和利益分配。
该种模式是通过回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按照“田成块、林成网、水成系、宅成景”的要求完善生态系统,进一步吸引企业总部入驻,通过导入优势产业实现升级,提高土地效益,壮大村级集体资产。目前,奉贤已在黄浦江南岸划定48平方公里农艺公园范围,规划建设150个田园综合体,已有均瑶集团、今日头条、悠乐芳、东原地产等20余家企业入驻。
那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保留农村原生态、原风貌、原住民,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对此,庄木弟回答:
“我们的底线是,农民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耕地只增不减,建设用地只减不增。”
探索“一庭院一总部”经济模式
针对宅基地空置问题,奉贤主要通过宅基地流转、置换、归并、腾挪等方式,把农村碎片化资源缝合集成,探索发展“一庭院一总部”的总部经济。
不久前,入驻四团镇农展村的一间民宿企业成功践行了以空置宅基地为依托的“乡村总部”模式。企业不仅在农民房内开展民宿业务,还将相关的建筑设计业务板块注册并迁至当地。如今,楼上办公、楼下迎客的特殊格局,已经成为这间民宿的特色。
该民宿企业负责人曾表示,对像他们一样的设计公司而言,能催生灵感的自然环境是最理想的工作地。今年以来,全区各街镇已陆续试点流转一部分宅基地,不少对工作地便利性不敏感,反而对工作地生态环境有要求的文创类、设计类企业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其中,金汇镇全马林荫小道周边的宅基地流转点位已迎来龙湖地产、申亚游戏部落、五常园等一批企业入驻或签约。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乡村经济
据悉,奉贤既紧邻都市,交通便利;又遗世独立,环境优美,对传媒、设计企业总部、工作室有别样的吸引力。庄木弟说:
“作为南上海中心,也是长三角的一个节点城区,我们希望在奉贤既能有城里一样的生活品质,又有不一样的生活感觉,通过打造‘水天一色’工程,开展空气、水、土壤等专项整治行动,让奉贤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
区农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企业选择奉贤时,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指标。为了增加招商吸引力,南桥镇六墩村以租赁形式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到村后,由第三方市场化平台改造运维。同时结合周边绿化、河道的景观升级,确保宅基地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对企业有吸引力的“强磁场”。
此外,庄木弟还透露,将通过在营商环境、硬件配套等方面进行优化,吸引企业来奉贤落户,让
他们享受在环境优美的庄园办公的舒适体验。
“比如说,东方美谷园中园建设,我们将闲置的土地、资源、资产投入其中,盘出了1万亩土地,通过市场化运作,将产生100亿元的税收,形成千亿级产能,这都将造福百姓,这也是我们实现倍增计划的重要抓手。”庄木弟说。
“奉贤美”和“奉贤强”齐头并进是每一个奉贤人的愿望。这些年来,他们一手描绘林在田边、田在水畔、水在村旁、村在林间的美丽乡村风貌,一手实现企业、财政、农民的钱袋子同步增长,一天比一天富裕。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奉贤时不我待,马不停蹄。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