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新闻中心里,有几面墙上悬挂着数十幅金山农民画,成为中外记者走过路过不会错过的靓丽风景……
“一个小镇跨越吴越两地,一定有它的特点,所以使人流连而神往”,能让大画家程十发写出这样一段文字的,是一片与绘画有缘的乡土——位于苏浙沪三地交界处、素有“吴根越角”之称的金山区,而一幅幅富有江南风俗情趣的“农民画”则为金山带来了“中国农民画之乡”的称号。
金山农民画是中国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50至60年代,金山民间涌现出一批绘画积极分子;1972年,画家吴彤章转业到金山县文化馆,他将本土的刺绣、剪纸、泥塑、皮影、砖刻、漆绘等造型本领转化运用到表现农村新生活的绘画上。在辅导农民绘画时,他不仅教授关于透视、解剖、造型等专业技法,还鼓励当地七八十岁老艺人参与创作,让他们由心而发作画。
在这种指导下,古老农耕文化孕育出的乡土工艺,在农民画家群体的艺术表达中,转化为质朴的绘画语言。
与此同时,在画家程十发的故乡金山区枫泾镇,质朴淳厚的人民群众接待了一批著名的画家: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声等先后到来,他们拿起画笔,为业余美术爱好者传授技艺,为金山培育了一批农民画创作骨干。曹秀文、陈富林、王金喜等许多农民画家,都曾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留下许多具有民间色彩的精美作品。
四十多年来,金山农民画不断传承发展。2007年,金山农民画绘画技艺被列入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最优秀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