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开放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写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

2018-11-3 8:17:00发布69次查看

开放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
上海。毗邻湖南路的一处街区公园。10月25日8时许,市民们照例拎来画眉鸟笼,桂花香里,听取啼声一片。晨聊中,传出三字——“进博会”,恰好飘入匆匆路过的记者耳中。阳光明媚,周边路面整修一新。这天,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11天。
再数周前,一位四年级小学生走在放学路上,忽然拉拉父亲袖子说:“爸爸,我越来越发现,这个博览会好像是一件很大的事呢。”
确实“不一般”。正如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推动的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时机也不寻常:进口博览会举办之际,正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之时,又正逢世界经济与人类发展徘徊在重要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对中国方向与方案高度关切。
未来回头看,会更有深味。
【2】
世界经济格局,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变化期。
深谙世界经济形势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从中国“负责任”的角度观察进博会。
虽然全球经济看似近十年增长,其实问题不少。最近又有消息,美国摩根大通公司研究称:明年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为28%,今后3年面临经济下滑可能性超过80%。号称一枝独秀的美国经济,被视为世界经济“晴雨表”。飘摇时刻,贸易,就成为维护全球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当此之时,举办进博会,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面对各种风浪,保持定力,积极主动的作为,更是向全世界的郑重宣示。
创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
有人希望,永远是我出资本、你出劳动,并把这种简单的互补,称为世界经济的平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直言:这是“虚伪的平衡”。
应该反对静态和僵化,允许动态和成长,允许国家进步,允许发展中国家赢得发展利益,而不是长期被锁定在一个固定阶段、固定格局。这不是人类应有的未来。
进博会很关键一点,就在于不是一对多,而是多对多,是“大合唱”:从G20全部成员,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44个最不发达国家来了30多国。
为全球经济新发展,做出负责任大国的贡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拿出实实在在的中国方案。进博会是宣示,是行动,是对世界的负责。
【3】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节点看进博会,格外意味深长。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细察小平同志当年改革开放谈话,一个感觉油然而生:上海的开放,不像有的是区域的发展,而是面向世界的全局战略考虑。再综观申城40年改革开放,一个鲜明特质,便是“开放倒逼”:倒逼改革,倒逼制度创新。
进博会,正是继2013年创设上海自贸区,牵引制度创新以来,又一次“开放倒逼”。
长期高速发展,正转型升级“高质量”。决胜全面小康,正处历史性关键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专家杨长湧眼中的上海,是全国对外开放最发达城市之一,也是新体制机制试验最多的地方之一。新时代新一轮改革开放,正要求最前沿的“排头兵”“先行者”,用制度创新的优质试验田,以开放促改革发展服务全国。
不一般的会展,是对上海的高度信任与重托。
当前,着眼国际经贸深刻变化,就紧要问题先行先试,为全局试压探路。
长远,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加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代表国家参与合作竞争。
更高的能级、能级的特色,这是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看重的,核心的价值,深远的意义。
进博会放在上海,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做强城市能级特色、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难得机遇,更能推动贸易升级、消费升级、开放升级,且“6天+365天”,不停歇提振,从上海向全国。
【4】
上周五,进博会城市保障领导小组“再抓检查落实”现场,一位参与者不禁感喟:今天深切体会到了,为何要反复强调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严而又严、细而又细。
招展、保障,部市合作,夜以继日。
人们看到的,是参展商的踊跃,架空线的入地,以及,“100条”的开放……
从一开始,进口博览会就被放在践行十九大精神第一年的上海工作全局考量,被视为深化自贸区制度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进而全面提升上海新一轮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载体。
开放倒逼创新的深处动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正是举办进口博览会的初心。
万商云集。屏息静待。
践行十九大精神第一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第一年,“不一般”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