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我国将拥有自己的南极机场!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上午启航

2018-11-2 12:39:20发布82次查看
原标题:我国将拥有自己的南极机场!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上午启航
图说:“雪龙”号船今天上午出发来源/汪南摄
我国极地科考再出发!今天上午,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将乘坐“雪龙”号船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拟建机场和企鹅保护区
南极对人类而言还存在着很多问号。作为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开展的首次南极考察活动,第35次南极考察队将充分利用我国南极船基、冰基、海基、陆基、空基、站基等平台,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盖—生物的多学科联合观测,以期掌握南极变化对全球和我国影响的趋势,强化我国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国家南极工程建设任务是此次科学考察的“重头戏”。据中国第35次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介绍,此次科考将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冰盖上,建设机场和冰雪跑道。“和大家所接触的国内机场不同,我们的机场和附属设施只满足考察队的季节性需求为主,基本的导航和休息区等规模都很小,且只在南半球的夏季开放。建成后,将为固定翼飞机‘雪鹰601’的起降提供便利。”“雪鹰601”可是南极考察队员的好帮手,承担着人员货物运输、应急救援和科学考察等重任。目前,“雪鹰601”的起降均需借助俄罗斯的机场。
上一次南极科考的“成绩单”上,最令人兴奋的无疑是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正式在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上选址奠基。此次考察队将继续开展新站建设区域的陆地测绘、基础地质勘探等工程前期资料的采集补充工作。考察队副领队、罗斯海新站建设队队长张体军介绍,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企鹅在恩克斯堡岛上筑巢繁殖,我国也拟议在新站区域建立企鹅保护区,这次特别安排五位研究人员开展有关保护区设立的前期调研工作。
此外,第35次南极考察队还将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开展科学研究与后勤保障支撑等方面的合作。
任务艰巨挑战多
“此次南极考察,考察队员的规格和专业能力是空前的,考察活动的强度是空前的,对后勤保障能力的挑战是空前的。”在昨天的新闻通气会上,孙波一连用了三个“空前”来形容这次任务。
一般而言,极地科考队伍里,科研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比例为1:4,但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的351名队员中,科研人员达到183名,占比超过50%。“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人才是关键。”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陈大可将出任海域首席科学家,全程参与科考;陆基首席科学家康世昌是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攻雪冰化学及冰芯气候环境,他将在南极开展冰盖、冻土和深冰芯的研究。此外,还有一批“千人”“杰青”科学家也参与此次科学考察。
为了完成此次考察任务,“雪龙”号船将在南大洋海冰最复杂的海域开展调查工作,首次使用西风带大型锚系浮标、长航程定点剖面水下机器人等考察利器。“内陆方面,考察队将在地球表面气候环境最险恶的昆仑站开展天文学、大地测量等科学工作。”孙波介绍。
“此次考察物资量巨大,几乎达到‘雪龙’号船的最大负荷,我们还要六次穿越西风带,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但我有信心完成好任务。”见习船长兼大副朱利告诉记者,“启程前,我们对物资逐渐排查,绑扎固定,排除隐患。”如此多的物资,卸货也成了一大难题。在“天时地利”的前提下,届时考察队将采用直升机和海冰卸货协同推进的方式在中山站卸运2500吨物资。
据悉,“雪鹰601”飞机也将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东南极高原关键区域的航空科学探测任务。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