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位于花木街道的家到康桥镇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已经成为85岁老人胡金梅的一个习惯。日间照护中心每周四下午的“长者绘本”项目,更是她的兴趣所在。这是康桥镇在多个居民区和村里睦邻点开展的为老服务项目,近4年来累计已有6000多人次参与。项目以轻手工体验的方式,引导社区老人参与绘画、手工,为他们留存下一份记忆。
昨日下午,又到了“长者绘本”活动的时间。胡金梅和其他9名老人,早早就等在“教室”里。当天的主题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我身边的变化”,描色纸和彩笔发放到每一个桌子上,投影上映出了原画。
“主持人”余华首先邀请老人们回忆40年来发生的变化,大家畅所欲言,谈当年的衣食住行,谈如今的幸福生活。接着才是活动的主要内容——绘本,老人们的任务是为描色纸上的两幅图加上颜色,可以按照投影上的原图,也可以自己即兴发挥。
“这两张图有意思。”胡金梅看着手中的描色纸说道。一张图,是几个来自农村的青年,羡慕着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另一张图,则是来自城里的大人小孩,对着村宅里的人说:“你们真幸福啊。”
“这些画都是我们的志愿者孙亦乐老师创作的,能够在‘长者绘本’项目中发现这样的人才,实在是难得。”余华说。
“长者绘本”是康桥镇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的一项为老服务项目,通过挖掘康桥的过去和现在,收集来自社区素描、漫画爱好者对康桥印象及传统习俗的手绘,引导社区长者参与绘画、手工,守护记忆。从2015年启动至今,项目已经在康桥镇老年日间照护中心、康景居民区、绿地东上海居民区、新庙村睦邻点等多个地点开展,共有6000多人次参与,年龄最大的社区老人已有96岁。
康桥镇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长者绘本”项目一举多得,不仅让社区老人走出家门,参与更多文化活动,同时也通过绘本传承传统习俗、展现区域发展。例如,项目志愿者孙亦乐就创作了不少反映康桥变化、传统习俗的绘本。《康桥中邦城市花园》系列体现的是该小区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乡间茶担》系列则反映农村婚娶习俗。
项目不仅有绘本,还有年轮片画、扇面画、帽檐作画、香囊制作等其他活动内容,并且按照传统节假日或时节来定制主题。今年,在康桥镇社区公益基金支持下,“长者绘本”项目还出了一本册子,用图文记录了项目的发展历程、成果。看到自己的照片和作品出现在册子上,胡金梅特别开心。“年龄大了,更应该多出来活动一下,这个项目特别棒。”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