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村北临长宁路,东依江苏路,南傍愚园路,是市中心典型的成片新式里弄建筑群,弄内建筑多兴建于1925年至1930年间。长宁区新闻办说:经过数月保护性修缮,岐山村内的15幢建筑已经重现90年前的模样,成为上海新式里弄中首个同步完成内外部修缮的成片风貌保护建筑群。
先来欣赏一组岐山村的美图
岐山村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弄内建筑多兴建于1925年至1930年间,建筑风格主要为联体式三层花园住宅和独栋花园洋房。
新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爱国人士杜重远、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先生、电影演员祝希娟等历史名人曾居住于此。2005年,岐山村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此次修缮涉及11幢联排花园住宅和4幢独栋花园洋房,房子的外立面形式多样,主要有清水墙、鹅卵石墙、拉毛墙和鱼鳞墙四种,修缮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与以往修缮时直接粉刷“补妆”不同,此次的修缮更注重历史建筑物的“修复”和“还原”。
拿清水墙体来说,为了保护建筑物的原始墙体不受破坏,工人选择对附着于真正墙体之上的水泥块进行人工凿除,用高压水枪喷刷、冲洗,按照保护建筑的最高标准进行修缮,因此每幢房屋的“卸妆”工作就要耗费2周左右。等到墙体重现原本面目,再用专门的砖粉材料对墙体进行“修旧如旧”,不仅提升墙体的牢固程度,同时也还原墙体本来的面貌。
除了“卸妆”难,修缮过程中的“上妆”也不易。25号祝希娟旧居是岐山村内唯一一幢由鹅卵石铺设的洋房,墙体历经岁月洗礼,有的鹅卵石松动脱落,有的则风化变黑。在修缮过程中,施工方为了真实还原90年前的建筑物外观,找到和原材料颜色相近、大小相仿的石料,跑遍了江浙地带,花费了一月之久,最终找到了为思南公馆提供鹅卵石的供货商,问题才得以解决。
除了外立面修缮,由于岐山村内的老建筑几乎都是砖木结构,漏水、白蚁问题屡见不鲜,房屋内部修缮也同样重要。在修缮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有的房屋的大梁被白蚁损毁严重,必须予以更换。工人将长10多米,重达500斤的房梁抬至房顶后安装完成。安装完毕后,房梁经过了防蚁以及防水处理,确保少受虫蚁侵蚀。
此外,作为沪上首个拥有清爽天际线的新式里弄,岐山村已完成低压线路的规整、落地,仅剩的高压电线也会在年底前落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