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某企业招聘的“非上海籍优先”
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得多膨胀才会
这样公然的职场歧视
让部分上海人抵制起汉**
这个岗位后期是需要外派的
公司也是考虑
员工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问题
才设置的这样招聘条件
不过其实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说上海人最喜欢“歧视”外地人
但实际情况是
上海人也是会被“歧视”的
就会招来“歧视”和误解
之前看到
有位小姑娘吐槽她的求职路
有点艰难
因为“上海人”三个字
她被用人单位狠心拒绝
一个餐饮店的研发岗位
不要本地人是什么操作?
研发不迎合本地人口味的菜品
来劝退客户咯?
小姑娘去聘营养师时
上海人的身份又给她“吃药”了
她收到的微信让她哭笑不得
心里也是很郁闷了
而这位招聘的阿姐也是有劲惹
说是一直抗拒跟上海人共事合作
却还嫁了个上海人
(什么真香操作?)
那说到“更倾向另一个姑娘”
那句就好闭麦了
这位阿姐偏要唔里嘛里
看来也是不嫌事大
而提起对上海人的印象,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房子”。
只要你是上海人,别人都会认为你家里有好几套房子,生活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
关于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收房租,连工作都变成了次要。
但是实际情况是并非所有上海人家里都有很多套房,每个城市都一样,普通人还是占据大多数。
毕竟房子并不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是这个人本身。
有一部分上海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并不会讲正宗的上海话。
每次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的时候都会被认为是外地人,说自己是上海人的时候都没人相信。
不仅本地人这么想,外地人也是这么想的,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就这样赤裸裸的被“歧视”了。
“千万不能和上海人吵架,吵不赢的!”。
上海人会吵架这个特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共识。
我有点懵圈但还是和他一起去了,到了之后发现原来他和他的房东有点纠纷没有解决,说了两句就快吵起来了。
我真的是哭笑不得,最后发现我还没他厉害。
“如果你是外地人,千万不要想着能和上海人结婚”,这句话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变成了一个共识。
在很多人看来,上海的女生一般不会外嫁,上海的男生一般也不会娶外地的女孩子。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只出现在上海,每个城市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离家近一点,这并不能成为一个“歧视”的理由。
如果真的喜欢一个女孩子或男孩子,地域并不会成为一个阻碍其双方结婚的因素。
标签还要贴多久
其实说到在一线这种城市
本地人总会莫名背上一堆标签
最典型的就是:工作不努力
不缺钱没生存压力
都直接因为是上海人而被拒
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当然是“和血吞”啊
被招聘方歧视的事还不少
上海之前就有严控上海人比例
控制女性比例及不招美女的事
“北京人有钱,我们用不起”
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里
上海也慢慢变成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而上海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
不要不了解上海就乱下定义乱贴标签
大部分上海人还是会认真的工作
一些不会说上海话的上海人还是很热爱上海
很喜欢本地的方言
也属于这个城市的一份子
都能拥有一颗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心
都能在这里找到希望
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