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老化,认知症患者的数量急剧上升,仅在上海就拥有超过30万的认知症患者。近来,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作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先行试点单位,与上海颐家养老服务中心组成认知症患者调研课题项目组,针对认知症患者的照护政策及现状, 对13个居民区的1.7万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进行全人群筛查,并形成了认知症社区数据地图。截至到9月底,南汪、岐山、曹家堰3个居民区认知症风险比率位居前三,分别为39%、29%、29%。
调研组主要以认知症患者家庭、社区照护机构、认知症领域的权威专家等为调研对象,围绕认知症患者的居家筛查、照护需求、服务设施、人员配置等方面,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了 居民对认知症的认识与社会接纳度低、社会救助力与财政扶持力缺失、认知症患者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大等问题。为此,街道在积极普及认知症知识、消除偏见,提升全社会的认知水平的同时,还采取以下措施:
构建居家照护和社区干预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设立“记忆苑”基地—江苏路街道认知症社区照护中心,每个居民区配备一名认知症社区友好大使,帮助更多老人正确认识认知症,推动营造社区认知症友好化环境。同时,江苏路街道与上海颐家养老服务中心达成 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项目联盟,探索以家庭支持为核心建设认知症友好化社区。此外,街道努力为社区内的认知症患者提供 公共服务对接平台,指导和监督医患进行线上与线下交流互动。
一是打造服务体系,江苏路街道牵头上海颐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集“居家—日照—综合体—机构—护理—医疗”为一体的认知症服务体系,为社区认知症群体提供支持服务。
二是吸纳社会力量,民办养老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养老机构,都是记忆苑需协同的资源,将 设置认知症照护专区,增加患者床位。
另外,加强与电力医院、社区医院的合作,将医疗部门、基层政府、社区自治力量有机串联,为认知症老人及其家属提供筛查、诊断、治疗的专业服务。
认知症已经从一种疾病上升到一个亟待全社会关注和应对的社会问题,关注照护认知症群体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义务,政府重视与支持、医疗力量辅助与指导、专业养老服务机构配套服务支撑、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将共同为认知症群体构起一道安全网,提升认知症家庭的生活品质。
编辑 | 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 朱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