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吕巷镇推进产业融合 提升美丽指数 深化文化内涵
2018-11-1 10:40:17发布50次查看
近日,在吕巷镇和平村水果公园的核心区域,各种休闲农业提质增效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记者看到,为了方便游客行走,金石公路两旁修上了木栈道;沟通和平、白漾村的联新河、里泾河建造了亲水平台;为了丰富旅游体验,具有科普、体验、餐饮等功能的热带温室玻璃房也在建设当中。“接下来还将整体规划‘一廊二区五聚落’,”吕巷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玲玲介绍,“就是一个贯穿整个水果公园的主要廊道,南片休闲区、北片种植区两个片区,以及五个不同主题的功能区。”
农稳安天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作为我区的农业重镇,吕巷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为导向,在和平村、白漾村打造我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振兴乡村,必须让乡村有活力,活力来源于兴旺的产业。农村产业的发展来自于融合的力量。吕巷水果公园作为集种植和休闲旅游功能的综合园区,是吕巷农业产业融合的“生动体现”。连同周边20多个采摘基地,水果公园共培育了35种特色水果,其中“皇母”蟠桃、“施泉”葡萄、“敏蓝”蓝莓等水果品牌已是家喻户晓。而在种植农业基础上休闲农业的发展同样方兴未艾。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项目的丰富,吕巷水果公园日渐成为沪上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除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还需要好的环境作“底色”。吕巷镇副镇长张伟义介绍,对此,和平村、白漾村通过拆违、河道治理、宅前屋后整治、道路硬化等一系列措施,让乡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让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在白漾村记者看到,修缮后的红光路,南北贯通、宽敞干净,经过整治的宅前屋后干净整洁,进村入户的道路统一扩宽,村头的交通站、健身区域也是焕然一新。“相比以往人们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印象,白漾村的环境发生了蜕变。”
乡村振兴需要环境做底色,也需要文化做内涵。作为传统农区,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方面。最近,在和平村和白漾村,一幅幅树立在农房墙面上巨型壁画,担起文化传承的重担。“壁画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主题,”壁画创造画家陆永忠告诉记者,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壁画创造的初衷,“通过壁画,让村民受到文化艺术的感染,更是为了下一代能记住乡村传统的文化。”
乡村振兴,富民为先。产业融合发展,基础环境的升级最终是为了实现农村致富增收。和平村和白漾村作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区,现代农业和小农户的衔接更加明显。阮国英是和平村的老“桃农”,经过传统农耕时代的“土里刨食”到如今休闲农业的发展,让她不禁感慨,村里的游客多了,桃子的销路广了,生活也一天天变得更好了。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