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
世界城市日,出自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中的倡议。倡议表示,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
2013年
2013年12月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通过有关人类住区问题的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获得了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支持。
2014年
2014年10月31日,首个“世界城市日”活动全球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2018 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上海论坛
嘉定分论坛将于11月1日在嘉定举行,快来看看这个论坛都有哪些看点。
2018 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
嘉定分论坛
world cities day-shanghai forumjiading sub-form 2018
“2018年‘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定于2018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上海举办。其中,嘉定分论坛会议主题为:滨水空间活力塑造、工业遗产有机更新,分论坛将聚焦苏州河滨水空间的活力塑造和工业遗产的更新保护,结合2018城市设计挑战赛—嘉定“南四块”城市更新项目,请参赛获奖者基于方案进行宣讲,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和互动交流。
论坛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1日
会议地址:金沙江支路200号
报告嘉宾介绍
玛丽·德科泰拉埃·阿娜(法国)
法国生态转型与团结部可持续发展总巡视员
2010-2015年间任大巴黎地区主任,负责小巴黎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塞纳河的贯通和生态文化保护活化工作,对“巴黎塞纳河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有很深的研究。
周玫(新加坡)
新加坡城市重建局(ura)
历史保护与城市设计部门高级署长
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建筑学院,毕业后在私人事务所。执业2年并获得了注册建筑师资格,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自2000年起加入ura,在新加坡市中心规划和塑造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职责包括推动并监督新加坡土地利用、城市设计,以及历史保护和场所管理。
李振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德国包豪斯基金会学术委员、柏林工大客座教授等职。主要研究居住建筑与人居科学,具体涉及领域:住区与住宅建筑设计,外交建筑,中外建筑比较,“城中厂”的社区化更新、共享建筑、国际教育合作等。
苏功洲
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规划设计项目: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上海2010世博会园区规划,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
邵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遗产科学委员会理事委员,法国夏约学校、国立路桥学校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更新、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等。
嘉定“南四块”背景情况
“南四块”现状
嘉定真新“南四块”(以下简称“基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内,周边建成度较高,包括丰庄社区,长宁临空商务区等。同时基地东北部设有轨道交通13号线丰庄站,西侧为外环高速,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基地具体范围为金沙江路-吴淞江-外环线-西浜,总用地面积为36.28公顷,滨河岸线约0.6公里。
嘉定“南四块”地区
“南四块”规划设想
1、公共空间塑造
根据新一轮上海市总规,基地位于外环绿带与吴淞江楔形绿地交接处,是吴淞江楔形绿地的组成部分。基地规划以公共绿地为主,强化水系对绿地的连通、生态修复等作用,改善滨水生态环境,并打通滨河空间通道,构建完善的慢行系统,注重滨水绿地与慢行系统的衔接,为人的步行、自行车等创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系统。同时关注人性化的城市家具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可驻留、可体验、可参与的高品质的活力滨水公园。
地块周边生态资源
2、新城市功能注入
基地功能、交通区位优越,结合13号线轨道交通站点“丰庄站”开发建设适量的商办或研发用地,融入区域产业格局,培育特色产业功能,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3、工业遗产保护
综合评估现状工业厂房,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进行保留改造,植入高等级文化、展览、公共服务等功能,提高工业遗存的历史价值。总体用地规模上,根据上位规划要求,基地内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20公顷,开发建设用地面积约5公顷(不包括保留的工业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