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编制的2018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在反映上海科创中心发展主要方面的5个一级指标中,科技成果影响力的提升幅度最大,特别是2017年增长高达70.92分,显示了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崛起趋势。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旨在监测评估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与成效。以2010年为基期100分起计,2017年指数综合分值达到255.12分,比上年增长30.2分,增长率为13.4%。
自2016年起,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组织项目组开展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与编制工作。指数分值的变化,反映了2010年以来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进程。在反映上海科创中心发展主要方面的5个一级指标中,科技成果影响力的提升幅度最大,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30.88分,特别是2017年增长高达70.92分。创新环境吸引力年均增长22.74分,2017年大幅增长58.51分,科创中心政策效应日趋明显。新兴产业引领力年均增长21.78分,显示了上海向创新经济转型的态势。创新资源集聚力和创新辐射带动力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8.14分和17.26分,体现了上海创新中心城市地位稳步提升,在创新网络中的枢纽作用不断增强。
报告显示,在科技成果产出和影响力方面,2017年上海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47369篇,比2016年增长10.4%;国际论文被引用数195.8万次,比2016年大幅增长45.9%。2017年上海科研人员共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论文62篇,比2016年增加23篇,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
上海在新兴产业领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初显。2017年,上海企业占据全国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超过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接近50%;全国集成电路制造业35家主流晶圆厂中,上海拥有11家。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能力优势突出,2017年上海获批进入临床的创新药物多达50多个,进入快速审批通道的医疗器械产品27个,全国15家医疗健康领域标杆企业中的6家落户在上海。
在2018上海科创中心指数研究过程中,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开展了面向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650多名一线科学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是全球科学家最向往工作的中国城市,已成为亚太区域吸引力位居前列的创新中心城市之一。上海吸引全球科学家的主要优势包括:充沛的科研基金支持、领先的科研机构、高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科研工作机会等。开放包容的海派城市文化,也是上海打动全球科学家的关键因素。
不过,上海在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丰富性上有一定欠缺。调查结果显示:波士顿、旧金山、伦敦、纽约等创新城市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都是全球科学家普遍认可的优势项。
10月29日至11月1日,2018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时代创新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主要内容由“1+4+11”组成,即1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4场特别论坛以及11场围绕创业者、区域、金融、政策、产业、未来科学、文化等不同主题的专题论坛。本届论坛应邀发言嘉宾逾200人,为历届最多。论坛专题设置更加突出“三个关注”:更加关注“青年力量”、更加关注“区域联动”、更加关注“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