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徐汇新闻

光启小学参加马莉莉的沪剧生涯讲座

2018-10-30 0:00:00发布85次查看
2018年10月26日,我校全体教师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中观看了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老师——《一盏红灯照人生——马莉莉的沪剧生涯》的报告。
为了体现沪剧的语言特色,马莉莉老师打破常规问了一个问题,“沪剧是上海地方戏剧,今朝的观众上海人比较多,阿拉用上海闲话还是普通话讲?”台下观众异口同声的回答,“上海闲话!”就这样马老师别开生面的用上海闲话讲述自己人生的沪剧往事。
马莉莉老师的成长与沪剧的发展相伴相随。沪剧初名花鼓戏,是上海及江、浙一带农村的田头山歌。在清乾隆时期逐渐流行,到今天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作为共和国的 同龄人,马老师经历了沪剧发展的四分之一的岁月,她的舞台角色有伤痕文学时代的反思者、恢复真实面貌的陈白露、仪态万方的国母宋庆龄,从高不可攀的“英雄”,到真实可信的人,展现了建国以来沪剧艺术发展的清晰轨迹。她见证了沪剧在上世纪80年代的极盛、九十年代后期凋零以及目前的复兴。特别对于复兴,这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是年近古稀的马老师想要继续承担的未来的责任,在她看来虽然沪剧变得沉寂,但自己依旧“要把沪剧曾有过的辉煌告诉别人,把这盏灯传下去”。
马老师的成长是家庭的熏陶和老师们的教诲。马莉莉老师是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她感谢姆妈,她的姆妈是一个沪剧爱好者,从小她就听姆妈唱沪剧,她觉得又糯又嗲,耳濡目染下,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场演出就是唱沪剧《小二黑结婚》,最终初中毕业考学校时,在姆妈的支持下,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沪剧,考入了爱华沪剧团。她感谢爱华沪剧团,虽然爱华剧团是自负盈亏的剧团,而当年考入的9个人都既是学生又是预备演员。在这里她遇到一批优秀的老师和演员,不但培育而且养育了他们,比如启蒙老师须玲君,须老师是一个基本功非常扎实的戏剧演员,她的教诲给马莉莉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马老师第一部戏《阿必大回娘家》中演雌老虎,这角色有大段独白、对白,还有人物表演的做功,须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示范,终于使马莉莉能上台演雌老虎了;还有“牛奶加咖啡”的袁滨忠和韩玉敏的出色表演,让一旁聆听的她受益匪浅;更有凌爱珍团长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凌老师对学生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但要他们学唱沪剧,还要学会京剧的身段、话剧的表演。凌老师拨出了款项请人特地教他们,这让马老师能在《盗草》中完成从二张半桌子上“倒扎虎”翻下,这在以往沪剧舞台上是很罕见的。凌老师还十分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马莉莉说,“那时候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费又缺,为了我们营养能跟上,凌团长拨款给戏校,让他们到黑市给我们买米买肉”。这一切让“爱华”的青涩年华在马莉莉心中尽情流淌,也让成功后的马老师注重培养青年,注重慈善事业,即便在目前沪剧演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多次把演出收入捐出。
我们正处于最好的年代,就如马老师所说的“生正逢时”我们应该在最好的年代,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出最好的学生。
(责编:李敏敏;责审:刘长琨)
徐汇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