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晓晶10月29日报道:今天,由中国海商法协会主办、上海海事大学承办的第九届海商法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开幕。研讨会上,围绕“新时代海商法理念、体系和制度的发展、变革和创新”的主题,专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表示,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海商法》实施25周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国际贸易大国、第三国际航运大国、第一港口大国和第一船员大国,《海商法》在我国航运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商法》自实施以来,对于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发挥了巨大的规范作用,同时对于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
张文显认为,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航运业是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依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为世界海上货物运输和经贸易带来港探索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法治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王淑梅表示,在当前中国的航运贸易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各类海事纠纷比国际上的传统海事纠纷更为复杂多样,为中国和世界海事规则的完善与重构,提供了丰富的实证素材。中国海事司法未来还将实现更大的发展,并在国际航运贸易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刘平说,当前全球航运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航运法律进入发展、变革、创新新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必须适应大趋势,把握大机遇,迎接大挑战,才能形成大格局。
据中国海商法协会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卢鹏起介绍,海商法国际研讨会是由中国海商法协会主办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每2到3年举办一届。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8届。本届研讨会吸引了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事法院、国际海事委员会、高校等在内的国内外海商法学术界、海事司法界、航运实务界相关人士逾350人与会。
卢鹏起说,本届研讨会是继1994年、2002年和2009年后第四次在上海召开,更是在《海商法》修改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的大背景下举行,又恰逢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内外的海商法理论和实务研究,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对新时代上海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高水平自贸区建设和自贸港探索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