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一场搭载着“互联网+”的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正在上演。
减环节、减时间、减跑腿次数,是公众对“一网通办”直观可感的衡量标尺,而嘉定这项打造智慧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工作背后,是从政府管理视角转变为群众体验视角,聚焦企业群众办事是否顺畅的自我革命。
图片说明:一场搭载着“互联网+”的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正在嘉定上演
图片说明:嘉定正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进驻,拟进驻审批事项约400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
审批事项100%接入“一网通办”平台
打开“上海嘉定”门户网站政务频道中的“一网通办”平台,在这个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上,重点突出了个人办事、行政权力、公共服务等常用服务查询索引。无论是企业,还是群众,只要找到相应入口,就能轻松了解所有办事流程,甚至在线申报。
“一网通办”平台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早在2015年,上海就开始启动网上政务办事大厅建设,嘉定紧跟步伐,于去年底顺利完成网上政务大厅建设。
在此基础上,今年7月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在“中国上海”网站上线试运行。嘉定随即于7月31日召开“一网通办”推进会议,明确“一网通办”改革任务:网上办事100%全覆盖,涉企审批事项100%实现只跑一次,个人服务事项99%全市通办。
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全区354项审批事项100%接入“一网通办”平台,其中319项实现网上申报,完成率达90.11%。与此同时,按照集约化建设原则,嘉定完成56家区级部门和街镇网站规范整合。根据市级“一网通办”改版统一要求,及时对应完成区级“一网通办”门户改版,并推动微门户建设,在嘉定行政服务公众号上实现信息展示、微查询、微预约等功能。
“一网通办”平台的逐步成型,使得原来分散的一个个“信息孤岛”,集合成一个统一平台,彻底打通了线上线下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的无形藩篱。
然而“一”的问题容易解决,“通”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企业群众体验到前台的全通,必然需要后台的打通。这对政府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提出了要求。为此,嘉定梳理编制了《嘉定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收集7家区级职能部门的约2000项数据,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夯实了基础。
区审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问题。让各部门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平台上,自由裁量权少了,权力运行更为透明,深层次上是一次自我革命。
下一步,对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嘉定将梳理需要相关部门共享的数据,建立共享机制,加大数据归集力度,推进全区重点信息系统迁移至电子政务云平台,并打通信用信息平台和“一网通办”平台,根据办事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审批服务。
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一个大型项目涉及方案审批及施工许可审批时,打印出来的图纸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以往企业需要复印多份送往各个部门,如今全程不需要纸质材料。在上汽大众首家meb纯电动车型工厂申报施工许可证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就体验了一把这种未曾有过的省心操作。
企业少跑路的背后,是数据在“跑路”。而要实现“数据跑路”,关键在于技术支撑。今年3月1日,全市“一网通办”平台下的子平台——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社会投资项目各项手续的一口申请、受理、审批、答复、发证等全流程网上在线办理。
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纳入了建管委、发改委、规土局、卫计委、税务局等10多个部门,形成网上一口申请、统一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电子化审批模式。如此一来,建设单位只需在平台上填写申请表、上传图纸和提交申请,牵头部门接收后实行多部门联合审批和验收,统一线上公布审批结果或电子证书。
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协调科副科长程崇加告诉记者,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开通至今,全区在线申报的项目已有三四十个,其中近十个项目已拿到施工许可证。
线上一口申请的同时,嘉定线下同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进驻,建立“不进驻中心负面清单”,倒逼各职能部门主动进驻,拟进驻新中心的审批事项约400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计划将进驻的政务服务事项划分为商事登记、投资建设、社会事务、不动产登记、创新创业、综合办事六大版块,并分类设置综合窗口,提供集成化、专业化、便利化的综合政务服务,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眼下,商事登记和投资建设两大领域的综合窗口试点工作正在推进。
在嘉定,一套“一窗受理”的新机制正在形成。以不动产登记为例,以往市民要在行政服务中心的房管交易、税务、规土登记3个窗口来回跑,如今只需在综合窗口交齐材料就行,正常情况下5个工作日就能办结。从办理情况来看,有四分之一的市民选择递送服务,省去了再跑一次的折腾。
记者了解到,通过递送服务、网上支付等功能的应用,全区已实现267项区级涉企审批事项“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完成率达94.01%。
一个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不难,一件复杂事项“最多跑一次”却不容易。为此,嘉定探索实施“主题式服务”,梳理出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制订48项政务服务主题类别,提供群众点菜、政府端菜式服务。比如试行“许可一证通”,将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5个许可、备案事项合并到一张《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到9月底已发证26张。
嘉定还在全市率先开发“主题服务”受理平台,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预计今年12月“主题服务”将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届时企业只需跑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相关部门将在后台协同办理,实现复杂事项“只跑一次”。
办事时间压缩再压缩
史先生开办文化传播公司的想法由来已久,但一想到复杂的申报流程就有些动摇,本月中旬他终于下定决心递交了申请,没想到5天后就拿到了公司运营所需的营业执照、发票和公章。
市场准入是企业营商环境感受度的第一道关口,主要存在企业开办时间长、环节多、证明材料繁琐等问题。据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工作人员印晓兰介绍,通过流程再造,开办企业必须环节由过去的7个减少到3个,耗时也由22天减少至5天,企业只需在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上填写一张表格,平台自动采集信息分配给各部门办理并反馈结果。
此外,各部门对于原有审批时间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缩减,工商部门由2个环节耗时8天缩短到1个环节耗时3天,税务部门由10天缩短到1天。
开办企业更为便捷,激发出更多人的创业热情。截至记者采访当天的10月17日,通过“一窗通”平台提交的企业设立申请达42822件,预审通过29633件,完成企业核准设立10855件,无论哪个数据都较去年有不小提升。
从“等人上门办事”到“出门帮人办事”,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增强,让企业避免了走弯路,进一步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以美容美发店等场所需办理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为例,区卫计委将以往申请登记、现场审查、审批、发证等环节进行简化,只要办事人员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就可当场领证,事后再派监督员上门检查。
为了给企业节省时间,不少部门还推出提前介入服务。区文广局针对营业性演出事项建立了“预约通道”,凡是有意向开展的营业性演出活动,无论是否已经签订演出协议,均可提前预约,在提供相关剧本和视听资料后,可提前开展审核。通过事前“预约通道”,一方面给申请人足够的筹备演出和出票的时间,另一方面也给部门更多时间审核剧本。
针对特定审批事项需要现场核查、技术审查等特点,相关单位开展批前指导,为项目提速。上海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基地办理排水许可证,因前期工作到位,办理时长由20个工作日减至6个工作日。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前服务,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审批强度,还提高了审批效率,确保了投资项目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