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小学晚托看护服务实现全覆盖
2018-10-29 11:26:01发布53次查看
放学后学生在校体验快乐活动,放学时间可自主选择延至四点或五点,缓解部分家庭“接孩子难”问题。近日,记者从区教育局获悉,本区已基本实现“快乐30分”、晚托看护服务小学全覆盖。
破解“接送难”留校也有好时光
周一至周四三点半后,原本已是放学时间,但在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操场上的学生们俨然是“足球小将”,在专业足球教练的带领下奔跑驰骋;实验室里,学生们变身“小小发明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奇思妙想化为科技作品;美术教室中,学生们成为“传统小工匠”,学习纺织、刺绣、剪纸等中国传统技艺;舞蹈房内,学生们仿佛“舞林小天使”,将音乐和形体的美感交融在一起……
同一时间,在区第六中心小学的校园内,十几名戴着绿领巾的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玩起了滚铁环;操场上分别有参加足球训练、垒球训练的学生;各个教室里,学生们有的跟着专业魔术师学习魔术表演,有的聚精会神地做陶艺,有的神情严肃地下围棋,有的沉浸在数独的魅力之中……
其实,周一至周四三点半后,这样热闹的场景在本区各公办小学内均可见到。自2017学年开始,市教委在全市小学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活动。区教育局对此积极响应并全面落实,从部分试点到全面开展,利用“快乐30分”赋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挖掘资源探索多样化活动方式
“快乐30分”拓展活动是针对在校小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公益活动,一般每周安排4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为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30分钟,本区各公办小学可谓煞费苦心。
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采用“本校师资+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开设“活力健身场”“灵动指尖秀”“书香翰墨坊”“创智探究园”“魅力音乐吧”五大系列课程,包括足球、武术、剪纸、书法、口风琴、仿生模型、纺锦织绣、啦啦操等十多个拓展活动。
区第六中心小学则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家长对放学后学生活动的实际需求,并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从学校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做顶层设计,将活动方案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将“快乐30分”活动计入学生活动总量和教师工作总量,并结合教师业务专长,合理安排指导老师、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目前,第六中心小学开设了供一至五年级学生自主选择的四大类、近二十个拓展活动。有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与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科技类活动,如:生活小实验、科技模型制作等;有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养学生艺术兴趣与艺术修养的艺术类,如:主持、朗诵、陶艺等;有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的益智类活动,如:围棋、象棋、五子棋、桥牌等;还有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文类活动,如:小书虫俱乐部、书法等。
其实,“快乐30分”的实施,除赋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外,更让家长到校接孩子的时间延至4点以后。同时,在“快乐30分”活动后,各学校还提供免费的晚托看护服务,最晚至每天下午5点。晚托看护期间,学校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看护,确保学生安全之余,部分学校教师还会辅导学生做作业、进行课外阅读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