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创新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学校少年宫发展论坛”在金山举行。会上,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成立了一个发展联盟。
据了解,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将通过实地观摩、集中展示、平行分论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中涌现的丰硕成果和创新理念。
这是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实施八年以来,首次区域化学习交流活动,更是该项目实施以来,首次聚焦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学校少年宫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一次研讨活动。
会上,江浙沪皖三省一市文明办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成立了长三角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学校少年宫发展联盟,也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确保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工程,学校少年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区委书记赵卫星在会上表示,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学习长三角地区及兄弟区先进经验,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把学校少年宫建成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创新、加强融合、持续发展。
三五成群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弹乐器、练书法、学画画…在金山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这样的场景如今随处可见。曾经,少年宫和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都是城市少年儿童的福利,而如今在金山,随着近年来乡村学校少年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这样的福利正快速覆盖全区各街镇的乡村学校。
据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沈莉介绍,今年,金山已经建成学校少年宫36所,实现金山区11个街镇工业区全覆盖,去年一年就有10万多名学生参与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地,更成为农村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现实的平台。“以往,周末在家看看电视就过去了,现在每周在少年宫参加课外活动,有趣又有意义。”廊下中学初二学生吴佳妮说出了很多同学的感受。
此外,金山的学校少年宫坚持“就地、就近、就便组织活动”的基本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依托学校场地开展活动,主要依靠本校教师组织辅导,与学生的读书学习、校园生活融为一体,帮助和引导农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除了广覆盖,金山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还积极开展特色项目,在德育、文艺、体育、科普、手工、技能等大类上,精挑细选10个基础好、受众多的项目成为区域特色项目。廊下中学的剪纸,就是其中之一。“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进行创作”,廊下中学校长张斯恒告诉记者,简易性是学校推行剪纸的原因之一,而且,剪纸是廊下当地三大重要传统文化特色之一,“通过剪纸的学习,也起到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作用”。
和剪纸一样,金山农民画、版画、篆刻等9个项目也都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沈莉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地方特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每个项目还建立了项目教育中心,面向全区乡村学校承担项目开发、区级教材编写、师资专业培训等工作,“从而让覆盖的面积更广、受益的人群更多”。
相比于学校教育,少年宫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此,金山区有效整合社会基地优质资源,排摸了全区历史、人文、地域特色等优质文化资源,发展了区蔬菜研发中心、金山嘴渔村等19个社会单位,并成立学校少年宫联盟,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协助设计体验活动课程,让这些社会单位成为学生校外实践的好去处。作为校外基地,山阳田园的《休闲农业体验课程》是基地的特色。
该基地负责人计民告诉记者,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基地的体验课程融合科普定向赛、农业趣味运动等元素,实现孩子们在“玩中学”“通过游戏过程,学到农业科普知识,了解农耕文化”,因而备受孩子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