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要来了,具体啥时间登陆?疫苗出了问题,啥情况?……当这些最新鲜、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和信息第一时间出现在社区的大屏上,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一根网线,加上一个手掌大小的盒子,就可以让社区大屏变得和手机一样,让科普和新闻触手可及。近日,市科协发布智慧科普盒子,开启了科普信息化精准推送的未来。
基层科普可以触手可及
社区大屏的内容经常几个月都不变,甚至压根就是摆设。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常见。因为维护繁琐、投入大,很多社区都没有专业的内容制作和维护人员,导致很多大屏都处于闲置状态。但全国有那么多的大屏,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对于社区的大屏管理人员来说,每更新一条信息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不但操作繁琐,使用前往往需要经过一两个月的培训。而且随着更新换代,形形色色的大屏种类很多,系统和接口都不一样,极大地增加了统一维护的成本和效率。
智慧科普盒子的发布,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小小的科普盒子,却有一颗庞大的人工智能内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的科普内容进行数据挖掘,把原本海量、无序的科普内容进行整合,并根据各个小区人群特征和需求,自动、实时、精准地投放到大屏上。就像为每个大屏配备了一个智能管理员,自主推送最新鲜的科普内容和生活小常识。整个过程只需连接电源和网络,其他的统统交给科普盒子就行,即插即用,无需任何维护,就可实现统一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基层大屏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
人工智能为科普赋能
以一个小小的科普盒子为载体,不仅打通了权威、海量科普内容与闲置终端之间的通途,还极大地提升了科普能级,建立起了覆盖整个上海市基层的科普网络。
每个社区都有特定的人群分布特点,智慧科普盒子会根据用户的喜好、习惯推送特定的科普内容。比如有些建设年代久远的小区里往往老年人特别多,通过数据搜集,智慧科普盒子会侧重推送更多健康管理、辟谣和疾病预防等信息。同时,智慧科普盒子还可以自动抓取各自社区微信公众号和论坛上的一些重要通知和公示信息。
“实现分众传播、精准推送,智慧科普盒子只是众多产品之一。”市科协普及部部长刘健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科普产品助力科普能级提升。目前,智慧科普盒子的开发处于完善阶段,预计在明年1月进行小范围试用,明年3月开始正式部署,广泛投入应用。
今年发布的《中国科协2018年科普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普工作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以互联网思维创新科普工作模式积极推动与各地各部门、全国学会、社会机构等共建共享“科普中国”品牌,构建更加开放的科普信息化工作机制。而在这张以智慧科普盒子为纽带,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动能的科普网络里,上海科普信息化工作将逐步实现精准化推送。(作者 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