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社会教育是个 “多面手”,它可以是 “展览”的延续拓展,也可以是 “典藏”成果的转换,更是 “文教结合”的主要手段,还是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者服务的一种创新载体。
“爱上美术馆”是陆俨少艺术院经营多年的社会教育品牌,自2009年初创至今,始终坚持把艺术作品、阵地展览、美术场馆、艺术教育等多个元素通过公共教育这根线 “链接”起来,如今,到陆俨少艺术院体验一把“爱上美术馆”成为了嘉定青少年的 “新宠”。
2017年至2018年,陆俨少艺术院 “爱上美术馆”品牌又插上了 “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平台”的翅膀,以“文教结合”为背景,以 “馆校合作”为契机,把 “青少年第二课堂” “艺术人文讲座” “亲子手工学堂” “到美术馆里学画画” “大师进校园” “中学生走进美术馆”等活动串联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大品牌的深度拓展,创新思变,成熟完善,使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也进一步凸显,让品牌显得愈加完整和丰满,逐渐发展成为嘉定乃至上海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特色品牌,呈现出一个多元的、立体的、全面的美术馆社会教育的体系。
丰富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水墨记”“版画记”“图案记”等艺术拓展深度创作班和艺术体验合作班;“果蔬清赏——中国花鸟画果蔬写生课”“映画素心—波普与绘画的现代解析”……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和体验,始终围绕陆俨少艺术院自身学术定位,用轻松接地气的方式来诠释美术馆所应该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
“爱上美术馆”品牌从诞生起,它最主要的、最基础的公共教育内容便是青少年第二课堂。2017年起,美术馆以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平台为载体,陆续与嘉定区多所小学、高中和高校紧密联合,在不断发展中求新求变,力求在兼顾 “面”的同时,寻求挖掘更深的 “点”——由原先一堂课的 “体验式拓展”转变为三天的 “深度课程班”,同时开设 “馆校合作专场”。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青少年第二课堂教学令学员收获满满,创作成果丰硕。同时,美术馆还利用展览平台,把优秀的作品,参与的学员和家长、学生和老师请进美术馆,用 “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总结。 “爱上美术馆”这一响亮的口号成为了参与者对项目认可的表达方式。
高科技手段助艺术品进校园
此外,陆俨少艺术院还利用藏品普查的成果,策划了 “笔墨精俨”馆藏陆俨少精品 (高仿品)进校园活动。艺术院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大师的真迹制作成观展无差别化的高仿复制品,直接送进校园。既打破了策展的场地限制,又降低了办展准入门槛。同时,利用学校这个更为宽广的宣传平台,扩大了陆俨少艺术院的影响力,提高了其社会效应。参展的作品包括 “峡江系列” “杜甫诗意系列” “新中国画题材”以及写生、书法等多个主题,近60件精品 (高仿品),完整而全面地展示了 “陆家山水”的艺术全貌。
在2015-2016年全面完成文化部藏品普查的基础上,美术馆还在 “活化典藏”和 “文教结合”领域进行有益的探索。美术馆为了呈现典藏研究的成果,连续多年在暑期举办了典藏专题展,并把这些藏品和资料背后的故事进行挖掘和整理。展览把典藏研究的学术成果以讲解词的形式和高中生志愿者实践相结合,开设了 “陆俨少艺术资料归集”这一特色岗位。高中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献资料录入电脑并校对,最终将资料整合输入陆俨少信息资料库。这样既有了学术体现,也在艺术普及和文教结合上做了探索和拓展。
为青少年量身打造 “艺术体验”
每年9月至12月的每周三、周四的下午,美术馆面向嘉定区初中二年级的全体师生开展 “走进美术馆·品鉴陆俨少”活动,全年接待人数近8000名。
学生来到陆俨少艺术院后,可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系统性参观,通过参观一楼展厅、二楼陆俨少真迹厅以及碑廊、观看陆俨少相关视频,学生们对一代山水画大师陆俨少有全面的了解。
此外,在每个参观点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仅学习了艺术知识,还知晓了参观礼仪。在此过程中,陆俨少艺术院秉持 “树立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充分体现 “文教结合”的特点,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2018年,陆俨少艺术院联手嘉定区菊园新区在陈家山公园内打造了一个 “百姓家门口区级美术馆延伸服务点”——荷享艺品,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亮点。暑期连续七周亲子艺术体验课程,家长带着孩子在公园里赏荷,成为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在 “丹青嘉定人——陆俨少艺术文献展”的精致和完整的艺术空间里,孩子们赏荷花、品书画、动笔墨、谈艺术……据陆俨少艺术院的负责人介绍说,整个暑期课程也是别具匠心,在涵盖多个艺术门类的基础上,也展现出多样化内容形式,是为嘉定区青少年学生实实在在量身打造的 “艺术暑期体验”。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