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黄浦新闻

黄浦区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建设优质学校少年宫

2018-9-28 0:00:00发布110次查看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作为中心城区,确立了“最具海派文化特点的大都市核心区域精品教育”的发展定位,在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品质过程中,我们努力打造“多彩学习圈”,坚持资源一体化,不断形成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形成人人关心教育、各方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将学校少年宫建设纳入“多彩学习圈”一体化范畴,不断丰富少年宫的课程形式、师资来源和体验路径。
近年来,黄浦区本着资源共享、合理布局、全面覆盖的原则,认真按照《上海市学校少年宫考核评估标准》推进学校少年宫建设。目前,已建成市级“城市学校少年宫”学校11所,区级学校3所,含市级示范性学校少年宫1所。其中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及小学10所,基本覆盖区域内的各个街道。我区各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协调工作,做到“一校两用”,“一室两用”。各学校少年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结合办学特色,立足现有师资、场地、设施等条件,广泛开展文化、体育、科技类等活动。
一、丰富资源类型,推进两个“结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各学校少年宫的资源统一配置,我们不断探索如何使学校的文体资源更好地向社会开放,更好地为广大未成年人服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打开大门,请来活动”这样的低层次上。为此,我们紧紧抓住“文教结合”和“体教结合”两项工作,不断丰富学校少年宫的教育资源,打造了一批“精、特、优”的品牌项目。
   “文教结合”传承海派文化
   根据市教委文教结合“六进”机制中关于“进课外活动”的要求,我区所有“城市学校少年宫”学校均能结合本校及社区的优质文化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打造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向社区青少年进行开放。我区的学校少年宫之中,作为上海市非遗传习基地学校,七色花小学携手工艺美术大师樊黎明开设泥塑课程,并向社区开放共享;敬业初级中学围绕“楹联文化”,打造“诗情画意”城市学校少年宫课程;复兴东路第三小学在中华老字号“恒源祥”的专业指导下,开设了“海派编织”课程。
“体教结合”促进健康生活
我区地处市中心,学校体育场地非常紧缺,由于区教育局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基础工作抓的实,部分学校少年宫单位也依托自身的场地优势发扬“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因地制宜,创建小型多样的运动项目,体现了“小场地,大课堂”的理念。黄浦学校、中山学校、董家渡第二小学、复兴中路二小、卢湾一中心小学等城市学校少年宫利用现有资源打造了“足球”、“篮球”、“乒乓”、“形体艺术”、“瑜伽”、“武术咏春”等课程,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打造黄浦健康城区做出了一份贡献。
二、加强馆校合作,优化课程配置
近年来,黄浦区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浦江之滨,文化设施林立其间;红色基地在此集聚;“城市地标”蜚声中外,全方位展示了我区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十二五”期间,我区共建成5个上海市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11个城市学校少年宫以及29个市民学习基地。各学校少年宫单位也尝试 “馆校联合”、“银学共建”、“校企联动”,将优秀的校外教育资源与校本特色教育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地处新天地的复兴中路第二小学,毗邻“一大”会址、周公馆等“红色学习圈”基地,学校发挥地缘优势,与场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先后开发了“伟人教育”课程、“红色起点,行走‘一大’”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分年级设定目标,学习党史,了解伟人,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每年七一前夕,结合“童心向党”专题教育,学校还设计开展了“红色行走,巧学党史”项目,将周边的红色教育基地串联起来,形成“红色行走路线”,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设定在校外,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拍一拍、写一写,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互动和学习中,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董家渡路第二小学与中华艺术宫开发的《漫艺迷宫》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回民小学与恒源祥集团及木偶剧团合作开发的“馨绣雅韵坊”课程等。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实践的模式,从受众上看,学生不再是唯一受众,教师也将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和活动设计,来延伸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方式上看,不再是单一的参观体验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场馆课题研究项目、场馆送课或送展入校园、甚至是学校教师在场馆开展现场教学等。学校提供的将不仅仅是参观的目标人群——学生,还要提供专业的师资,以及教师上所带有的将馆内资源与学校课程“无缝衔接”的能力;场馆也不只是提供场地和资源,而是要提供给学生精彩而难忘的学习经历。双方协力,共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
三、深化内涵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我们不满足于学校少年宫数量的提高,不局限于学校少年宫有活动,有课程,有制度,更在深化内涵发展方面进行突破。根据我区各学校少年宫场地、位置、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实际,我们着力打造两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校少年宫作为“示范点”,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学校少年宫始终坚持“挖掘学校潜力,树立学校特色”的原则,以校外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将学校较为充足和丰富的艺术、科技、体育专用教室和场地与学校少年宫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整合,面向学校、服务社区。纵向体现九年制初中、小学学段的贯通,横向打通学校课程与少年宫课程体系的联通,围绕“重视审美体验,陶冶艺术修养;开展阳光体育,促进身心健康;进行科技探索,提升科学素养;加强人文熏陶,营造书香校园;”五大特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积极向上成长少年。
   作为首批上海市示范性学校少年宫,卢湾一中心小学更是独具匠心,打破学校围墙,融入“云技术”,打造了云端学校少年宫。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需求和认知方式,发挥“云课堂”特色,拓展活动空间,进行多类型课程的开发,形成了诸如“云剧场”、“云厨房”、“云剪纸”等线上线下共同实施的特色学校少年宫课程。学校不断将课程的选择、实施、评价环节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形成了活动场所兼有校内外,课程内容可集中可分散,学习模式有个体有团队的多样化学校少年宫运行模式。
黄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