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疆见闻(一)|"小组团"带来大变化 焕发老校新活力
2018-10-23 12:50:04发布102次查看
编辑按:
上海援疆工作已经持续21年,今年是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的第八个年头。八年来,一批批来自上海教育领域的管理骨干、一线教师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与热血,发挥上海教育优势,努力提升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近日,记者来到喀什地区进行实地探访,走进这里的学校,与这里的师生进行座谈,聆听上海援疆教师的感悟、故事和经验分享,近距离感受教育援疆带来的新变化。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10月23日报道:高考发榜了,师生沸腾了——高三26班阿米那同学取得喀什地区双语第一名、全疆排名第18名的好成绩;高三尖子班重点大学达线率100%,两个宏志班本科达线率均为100%……喀什六中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事实上,靓丽的成绩单昭示着喀什六中这个有着60多年悠久历史名校不仅走出了成绩连年停步不前的阴霾,而且焕发出的新的活力。
在喜庆之余,老师们都说,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海援疆的好政策,3位上海援疆教师功不可没。
深入调研 “把脉”学校发展规划
2017年2月,喀什六中迎来了首批上海援疆的3位教师,他们以“小组团”的方式担负起提高喀什六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使命。
图片说明:喀什六中漂亮的教学楼。
3位教师中,陈护安老师担任喀什六中副校长,分管学校的教育教学,李树林老师担任教务科副科长、徐启水老师担任教研室副主任,这样的分工布局,既能发挥援疆教师的管理专长,又能把有限的精力相对集中在教学管理层面,形成了“少而精、小而准”的“小组团”的教育援疆新模式。
然而,伴随着喀什六中师生的热情和渴望的眼神,援疆教师面临的是异常困难的现实:陌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上海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专业能力较低的师资队伍,以及相对落后的管理方式。能否打破坚冰,改变现状,“小组团”的援疆模式能否取得预期效果,3位援疆教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不过,3位援疆教师相信,只要把脉精准,措施到位,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经过调研,3位援疆教师发现,学校之所以发展缓慢,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目标、缺少发展动力、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行动规划。为此,他们在全校各个层面开展了“我为学校发展献良策”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学校领导层办学思路清晰了,目标明确了。
图片说明:校园内的优秀级部评选宣传栏。
在这个基础上,陈护安参与修改了《喀什第六中学章程》,主持制定了《喀什六中强化国语教育实施方案》、《喀什六中提升教学质量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明确了师资培养的任务和目标,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抓住“教师”这个“人的因素”
在陈护安看来,学校发展,关键是教师,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始终是教育援疆的重中之重。针对喀什六中教师队伍师德修养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低、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的现状,3位援疆教师从师德师风和专业水平两个方面对学校的教师队伍进行引导和培养。
在师德师风方面,举办“级部主任培训班”“学科组长培训班”“思政队伍培训班”,通过讲座、讨论,提高教师“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通过评选“十佳班主任”、“十佳德育工作者”、“十佳师德标兵”等方式来评先创优、树立榜样、引领发展。
图片说明:在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
在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方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与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叶城二中、喀什市特区实验学校结对互助,联合教研,共同提高;利用上海援疆资金举办“骨干教师赴上海培训班”,学习上海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与援疆教师师徒结对来加速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通过“青年教师汇报课”“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水平大赛”“优质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老师们的精神状态变了,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了;教学方式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慢慢被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取代了;教师的态度变了,对学生的关爱更加细了;课堂教学的角色变了,教师由主体变成了主导,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播火者”敢于担当 大胆改革
“援疆教师是播火者,必须要把有限的力量用到最关键的地方。”陈护安说。
喀什六中工作队的3名援疆教师并没有直接带班授课,而是都安排在教育教学的管理岗位,他们有各自的徒弟和分工。陈护安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因此,教务科和教研室的两名年轻的科长就成了他的徒弟;徐启水则把学科组长的培养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李树林是数学学科专家,他的任务就是整体提高数学教研组的专业素质。
据陈护安介绍,3位援疆教师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工作方式大体一样,那就是“我带着你干,我干给你看”。亲自设计活动方案、亲自组织教研活动、亲自上台讲示范课,手把手,传帮带,援疆老师并不仅仅是谋划者,也是示范者、实践者。
图片说明:在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跑步锻炼。
面对喀什六中存在的种种发展问题,3名援疆教师没有等待观望、没有畏首畏脚,大胆改革:变模块考为阶段考;关注尖子班、宏志班的师资配备、教学进度;关注毕业班师生的精神状态,调整高三年级部的领导;传导压力,对教师进行专业水平测试;加强对高三教师的责任心教育;强化数据分析,用科学的数据来进行教学质量的诊断,来合理科学地制定教学进度、分配教学岗位。
此外,陈护安主动要求分管高三年级部,亲自找专业考试不合格的教师谈话;李树林对高三临界生强化数学辅导;徐启水主动对高三毕业班学生进行高考前的心理辅导……一系列踏踏实实地举措,无不伴随着3名援疆教师的思考和汗水。
图片说明:喀什六中副校长、来自宝山的援疆教师陈护安介绍学校的情况。
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小组团”援疆为喀什六中带来了大变化。校园里的读书声响了起来,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丰富了起来,校园环境也美了起来。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今年高一招生,喀什地区中考成绩530分以上的双语高分学生,80%选择了喀什六中。
面对喜人的成绩,喀什六中副校长、来自宝山的援疆教师陈护安对记者说:“人生中有现在的这样一段经历,会显得更加丰富充实,虽然工作中有不少困难,但是大家都想方设法去克服、解决。无论付出多少,我们都感觉很值得。老实说,在这里不干出一点成绩,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