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坊交流活动在恒德小学举行
2018-10-23 0:00:00发布117次查看
2018年10月9日,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诚邀德国帕绍大学访问团在恒德小学开展了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作坊交流活动。出席此次交流活动的有德国帕绍大学的汉森教授和普朗特博士;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胡道明;“中德环境教育”项目负责人华夏、曲丽雯女士;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主任徐迅;普陀区青少年中心科普部副部长戴剑;中德环境教育项目组的各校教师以及恒德小学科技组教师等三十多人。
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坊 (workshop bne)
交流活动首先由来自德国帕绍大学的环境教育专家——汉森教授和普朗特博士为项目组教师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度培训。普朗特博士从“何为可持续”话题出发,解读国外“服务学习”的实践做法。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当下的社会建设呼唤“服务式学习”(service-learning),这既是需求,也是要求。在国外已经有了几十年历史的服务式学习早就被证明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天才行为。通过服务性学习的方式培养服务性学习的教师必将掀起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的热潮。
教学培训的最后环节,普朗克博士通过解读“活动目标、实施阶段、课外伙伴、教师角色、课程资源”的案例设计帮助教师了解如何运用“服务学习”来达成“可持续发展教育”。参培教师结合提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案例材料,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恒德小学的“雨水花园”活动方案,从校内学习场的资源出发,结合国际生态校的“七步法”,设计了一份较为完善的 “服务式学习”案例,将学习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获得专家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户外环境教育课程观摩
下午,项目组专家和成员教师移步操场,由学校“环境教育”项目组成员徐国瀛老师与四(1)班学生展示了环境教育户外课——《垃圾分类》。通过mm1专业性方法——上海市最新的垃圾四分类要求,让孩子们学会区分垃圾的种类。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会分别产生哪些垃圾呢?同学们通过mm6创造性方法——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了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发现家庭中产生的垃圾种类最多。借助操场宽阔的场地,徐老师利用mm2情景性方法——“垃圾分类”游戏,模拟垃圾在处理环节中的分类-运输-核验等步骤,知道了如果从源头把垃圾分类好,才可以更好地回收垃圾、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环保精品课程体验
来宾们在周卫萍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环境。大家走进学校“十大生态学习场”,驻足在“七彩星”气象站聆听介绍,来到“海绵校园”了解雨水回收和使用,面对镜头体验气象主播,走进生态微湿地感受水下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大家还饶有兴趣的体验了“花颜画语”、“古风团扇”、“纸浆浮雕”、“生态瓶diy”等特色课程,将亲手制作的生态环保作品带回家,留作纪念。
在环境教育的道路上,在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恒德人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教育提供更大空间。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