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提高国际交流软实力讲好中国科学故事

2018-10-23 14:25:22发布94次查看
  10月19日下午记者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办公室见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分子病毒学家闻玉梅时,她正在准备当晚7点举行的 《新发病原体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简称emi)编委与中国年轻学者见面会。84岁高龄的她从早晨8点一直忙到晚上7点,没有休息片刻。
这份全英文杂志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完全由民间创办的国际医学期刊,创办六年来,现在的sci影响因子是6.032分,投稿作者来自亚洲、北美、欧洲、南美等50多个国家。闻玉梅说:“科学家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还应该是学术上的外交家,科学家的国际交流能力也是一种软实力,中国科学家应该讲好中国科技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科学发展的真实实力,了解真实的中国科技。”
科学家应该是艺术家,学术外交是责任
emi由闻玉梅和德国马尔堡病毒研究所教授汉斯—迪亚特·科伦克共同担任主编,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覆盖病原微生物及感染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疫苗学、临床与实验医学及抗微生物制剂及耐药性等内容。
“创办这份期刊,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的起源地,如果这些地区的科研发现能够早一点公之于众,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将对世界公共卫生和健康事业带来益处。”此外,闻玉梅提到,“某些国外杂志,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论文比较‘苛刻’,刊发等候时间长。我们希望给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更大的舞台,让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发出更多声音。”
在闻玉梅看来,科学竞争有三种境界,最低层次的竞争是“拳击赛”,伤痕累累决出胜负;第二种是“田径赛”,互不干扰也不交流;最高层次的竞争仿佛艺术体操,互相欣赏和学习。而第三种正是她崇尚的科学竞争,“说到底,科学和艺术并没有太大差别,如果说艺术包含着对人性的关怀,那么科学也一样,科学工作者应该是艺术家,而不是拳击手。”
和她一起创办杂志的科伦克是她的同行,在2003年sars疫情最严重时,这位德国教授带着近20位德国科学家来到北京,推动中德合作启动相关研究。科伦克向国际学术界积极推介emi,吸引了不少西方学者投稿。就在上周,这位80高龄的老先生一下飞机,没顾上倒时差,就赶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直工作到晚上,仍在和年轻学生交流。
无私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流
闻玉梅所在的复旦大学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现在有十多位学术带头人、100多名研究生。每年闻玉梅都会亲自为学生出国深造写推荐信,“为年轻人创造到国外顶尖课题组学习工作的机会,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科研,推动中国学术交流软实力提升的一部分。”正如在她的科学生涯之初,每一位导师都无私地把她送到更好的实验室。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所大学邀请她去担任访问学者研究肝炎。但因为她承担了太多工作,学院不放她去。当时,她曾经的导师、70多岁的著名免疫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林飞卿站出来:“我替她做教研室主任,她的工作我暂时替她顶着。”
她告诉记者:“我在国外进修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和同龄人相比,我们的科研落后他们太多。所以当时我就想,我回来后要培养我的学生和他们的学生竞争,如果我的学生还没有追上,还有学生的学生。一定要追赶上他们。”
闻玉梅说,“医学,以及整个科学是服务于全人类的。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展示国际学术交流软实力,通过学术外交,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国科技。我的很多学生,他们走出去,仍然会回来,因为科学家最首要的理念就是爱,爱人类,爱科学,爱自己的祖国。”(记者 姜澎)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