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汇中学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为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指导,其主题则是很多同学提起便会面露苦恼的痛处——作文的思路。
当周宏教授介绍自己的的时候,那些原本因为一整天忙碌学习,几乎要立盹行眠的同学们,倏地打起了精神气儿。不少同学都坐直了身子,纷纷注视着、期待着台上的周教授,眼波流转,是对那知识和进步的渴求。我们怎会不明白?这将是一堂为我们的作文之行推波助澜的实用课。
首先,周教授为同学们提炼出写作审题的关键要领:寻找到关键字词,确立论点之后,我们应当继续询问自己——还有什么补充吗?通过自身感受、经历以及联想将论述一步步推向更高层次的深度。紧接着,周宏教授以今年高考作文“被需要”为例,他说道:“今年的作文满分很多,我们也逐渐改编批卷的方式,满分的作文也可以有缺点。”但是,满分作文也必定有其过人之处。那些闪光点正是我们需要伸出自己的手触摸,寻找,和抓住的关键。
高考作文是一场思维与思维的摩擦碰撞,就如周教授所提到的一个例子,虽然作文题是“被需要”,但也不乏有同学特立独行地写到:我要做我自己。这作文着实引起了轩然大波,似乎与被人所需要的题目背道而驰。可别着急!继续往下看,待读完全文,才能明白。原来这位同学想表达的是:做我自己,当我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也能为社会做出大贡献。周教授告诉我们,这篇作文的立意并不是被误解误会的那样,它也写得有理有据,可圈可点。
随后周教授更是手把手带着我们尝试了一遍思考的推进。还记得2012年的高考作文“微光”吗?天才会抓住微光,而我们却舍弃了曾经一闪而过的微光。让我们向自己大声提问,这是为什么?我们曾经有微光吗?我们为什么舍弃了那微光?……因为没有,因为懒惰,因为我们不被允许……是不是感觉思路被打开了?其连续而深入的思考过程使得台下的同学们时不时点头表示同意,惊喜连连。
这一次作文讲座让我们受益良多,既感受到高考作文中缤纷多彩的思维碰撞,又学习到了写作审题辩题和分析思考的反问技巧。周宏老师为我们的写作开拓出一条新思路,倾其全部,用最直白的话传授他的经验。若是能在写作实战中多加应用和练习,我们也定会有所收获!就像周教授开讲时所说的话,到时不怕没点子写,就怕不知道该舍去哪些点子来得好哩!(高二6班 吴媚婷)
(责编:郑静洁;摄影:温海光;责任审核:陈二)